奇石收藏勢頭擋不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1-11]
一部黑色幽默的《瘋狂的石頭》電影在全國火熱上演,在捧腹大笑之余,更激發了人們淘寶藏石的興趣。到奇石市場尋找一塊與自己有緣、能為自己帶來樂趣的石頭,成為眼下一些人最開心的樂事兒。
“藏石熱”持續升溫 近幾年,藏石、賞石、玩石的雅趣在我國悄然流行,收藏市場里出現了一股“藏石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奇石收藏者達近百萬。廣州、上海、南京、武漢、柳州、臨朐等地已成為全國奇石的主要購銷地。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大陸與奇石有關的協會至少有1000個,直接從業人員有幾萬人。
以廣西柳州為例。在2006年11月舉行的以“奇石之都、風情柳州”為主題的第四屆柳州國際奇石節上,一周時間內,柳州幾個主要的奇石市場交易量超過了3000多萬元。而在開幕當天,廣東某石商一口氣收購了七八個展攤,交易量高達100多萬元。來自北京、上海等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臺地區128個代表團參展,共收到參展奇石達5000多件,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的賞石界朋友也聞訊而來。
據了解,柳州扶持奇石產業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政府“以石為媒、促進發展”的決策。幾年來,政府在奇石產業上投入達幾千萬元,并免收產業稅,讓奇石產業拉動全市經濟的發展。
事實證明,柳州政府的這一舉措收獲甚豐。據不完全統計,在第一屆奇石節上,柳州四大奇石市場銷售奇石2萬多件,金額達數百萬元;第二屆國際奇石節,展銷各類奇石10多萬件,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第三屆國際奇石節,展銷奇石超過20萬件,奇石市場七天的交易額就達3000萬元。 如今,在柳州群眾玩石、賞石、藏石、論石、售石蔚然成風,市內許多街道、賓館、飯店、商店、企事業單位及市民家庭隨處可見奇石裝點的景觀和奇石收藏館。
不僅是柳州,全國的奇石市場也呈現日益火爆的趨勢。
市場價格迅速攀升
據了解,2006年奇石市場價格攀升較快、備受關注的石種主要有:內蒙古葡萄瑪瑙石,其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廣西彩陶石,由于資源少,其市價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嶗山綠石和大化石,它們是目前石市上價格上升最快的石種,行情非??春?。近幾年較受關注的石種還有新疆石、青海黃河源石、貴州紅石、柳州三江彩卵石、廣東的英石、蠟石和孔雀石等,它們都有較大的升值空間。目前在收藏市場上,奇石因品種、造型、意境等諸多因素,價格相差懸殊,價格層次從三五十元到二三萬元的都有。同一體量(指規模和重量)的奇石,價格甚至相差幾十倍乃至上千倍。
近幾年來,國內奇石收藏逐漸升溫,以靈璧石為例,因靈璧石所具備的天然藝術性和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其具備了很高的升值空間。由于存世的“老靈璧”多是體量巨大的園林景觀,又多保存在如北京故宮、開封大相國寺、蘇州網師園等名勝之地,能夠上市的“老靈璧”十分罕見。曾經有藏友10年前以幾十元買進的一件名為“妙筆生花”的小件靈璧石,在2006年春季以1萬元的價格轉讓。至于一些體量更大、造型更好的靈璧石,從當初的幾十元、幾百元收進到今天的幾萬元、幾十萬元轉手,已不是什么新聞。
在古瓷字畫拍賣會上,幾十萬元一件的拍品還僅為中檔品,而靈璧石、大化石、彩陶石中稱得上特級孤品的,在拍賣會上一般只要價幾十萬元,有些較為珍貴的奇石拍品還常常流拍。從2006年5月上旬廣東舉辦的首場奇石拍賣會就可看出,當時參拍的200件拍品,僅有72件順利成交,成交金額為277.7萬元,可見國內奇石收藏市場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催生新的產業工人
火爆的奇石經濟帶旺了龐大的就業隊伍,奇石市場的直接從業人員是構成奇石產業工人隊伍的主力軍。
這支新生的產業工人隊伍主要存在兩種類型。第一類以采石為業,大多不需要很專業的奇石知識,就是通常說的“石農”,包括一些農民、礦山下崗及退休職工等。他們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優勢,上山或下水直接采集和打撈大量奇石,奔波于產地和市場之間。所賣的石頭一般價位不高,價格在數十元至數千元之間,而其每月收入在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如果運氣好,采到讓顧客滿意的石頭,有時能掙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第二類產業工人主要是專業的石玩個體戶,他們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鑒賞能力,有一定的財力和清晰固定的客源。他們豪華裝修鋪面,把奇石推向高檔商品的位置,以圖獲取高額價位的回報。除平時從普通的“石農”手里購買一些“原石”外,他們還流連于市場店鋪或跟奇石相關的博覽會、展銷會之間,尋找自己“心儀”的石頭。他們加工、制作那些石頭,賦予其文化意義,做到點“石”為金。幾十上百元購得的石頭,經過他們一弄,經常身價倍增。在第四屆柳州國際奇石節上,一外地石商出價168萬元想購一塊石頭,店主卻無動于衷,讓人瞠目結舌。
市場尚待規范
有關專家指出,近幾年,盡管國內奇石市場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由于奇石市場的發展和賞石的理論水平尚處于初級階段,奇石市場現在還存在著規模經營不夠,利用媒體“惡意炒作”以提高奇石身價,以及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奇石評判標準等問題,從而影響了奇石市場的培育和發展。
有專家建議,國家對這一產業應在政策上加以重視,對奇石市場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規范。(宗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