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藝術瓷頻遭冷遇 資深藏家一語破天機(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12-20]
E:名家緣何越來越多
記者曾經去過景德鎮一位姓李的陶瓷藝術人員的工作室,當時對他工作室陳列架上擺著的許多貼有價目標簽的瓷器感到不解,印象中那些瓷器的價目標簽很少有超過1000元的。當時他解釋說,這些瓷器本來是擺在店里賣的,因為沒賣出去就收回來了。后來他評上了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這樣一來情況就今非昔比了。
記者從一位在南昌進行瓷器展銷的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現在李老師家里沒有1000元的東西了,他的作品都是在萬元以上。
這就是評沒評上工藝美術大師的區別。一位業內人士打了一個比方,如果一個陶瓷工藝人員以前畫的作品只賣1000元,那么獲得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后同樣的作品就可以賣一萬元,獲得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則可以賣十萬元。大師級別的高低決定了藝術瓷創作者的身價。所以每一次工藝美術大師的評審都會引來眾多關注的目光。為了使自己能順利地通過評審,有些參評的人四處打聽評委的下落,然后找路子、托關系。最常用的做法是送上自己的作品,名為恭請指導,實為拉攏行賄。
F:名家增多的負面效應
廬山的一位姓劉的收藏愛好者幾年前無意中用幾百元的價格買到了景德鎮名家賴德全幾件作品,現在到市場上買賴德全同樣的作品需要5000多元。他從藝術瓷收藏中體會到了伯樂相良駒般的快樂。
然而,并不是所有收藏者都有這么幸運。許許多多的人花了大價錢買的東西,結果都砸在了手上。本來名家的數量相對的穩定,收藏的隊伍不斷壯大才是正常的現象?,F在情況卻恰恰相反,收藏隊伍的壯大慢于名家數量的增長速度。這樣就難免出現收藏者被套牢的情況。作為消費者的收藏人士被套牢,對藝術瓷市場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另外,名家的不斷增加,對現有的真正意義上的陶瓷藝術家會帶來不良的影響?!爸樯桨擞选敝煌醮蠓驳闹蹲油蹂a良老先生對記者無奈地說:“現在一些剛出道的年輕人喊價都比我的高,我的東西要是賣低了,面子上抹不開啊?!?br/>
提醒:理性收藏藝術品
景德鎮藝術瓷由5年前的“井噴”后慢慢進入了理性調整,特別進入2004年、2005年、2006年后,其市場態勢讓人失望。有愿望進入市場或拓展市場的畫家越來越多,然而江西乃至全國根本不能容納這么巨大的藝術家群落。有關人士認為,必須從源頭上規范市場。
收藏家馮盛龍認為,作為一個收藏者必須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目前,景德鎮陶瓷藝術家基本上分為兩大塊:“傳統派”和“學院派”。傳統派是土生土長的,是景德鎮這塊藝術土壤造就了他們。這些人現在雖然也是省級或國家級藝術大師,但他們在被有關部門承認為大師之前就已經被民間所公認。所以投資這一塊風險相對要小。至于“學院派”,那是后天形成的,這里面當然也是精英薈萃。但由于種種原因,難免魚龍混雜。所以涉足這一塊的時候一定要有理性的眼光,要懂得名家并不等于名作,惟有好的作品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作者:朱峰 劉耕發)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