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真古典藝術精品蘊藏投資價值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11-28]
藝術品投資正成為時下一大社會熱點。最近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辦的為期一個月的《皇室典藏———清宮散佚書畫名品》高仿真精品大展,更是吸引了各方人士的熱切關注。
此次大展由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遼寧省博物館共同主辦,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東方博古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138幅展品均為國家一級書法和繪畫的仿真品,包括風俗長卷“南北雙絕”《清明上河圖》、《姑蘇繁華圖》,遼博鎮館之寶《簪花仕女圖》,宋代藝術皇帝徽宗的《瑞鶴圖》、《草書千字文》,陸游80歲作《自書詩帖》,唐伯虎、文征明合作《悟陽子養性圖》,明沈貞《竹廬山房圖》是其傳世罕見精品,同時也為國內孤本。元趙孟兆頁《紅衣西域僧圖》是元代畫壇領袖趙孟兆頁所作的傳世惟一一件佛教題材繪畫制品。這些歷代精品令眾多參觀者們良久駐足,撫掌擊節,嘆為觀止。
無疑,清宮散佚書畫的“再生”,為文物的科學保護開辟了新天地,為文物的合理利用拓展了新空間。這些藝術珍品可以幫助業內外各方人士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可以為書畫家提供繼承發揚優秀民族藝術傳統的借鑒,還可以作為民間收藏家和藝術史學者比較真偽和優劣的依據。
正如91歲的古書畫鑒賞大師楊仁愷所言,高仿書畫作品達到“天下真跡一等”的程度,對保護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遺產,具有時代創新的現實意義。
觀察家們一致認為,這些高仿真皇室典藏精品不但是收藏把玩的珍品,研習、觀摩最佳范本,“國禮”級文化禮品,居家、辦公、陳列上乘用品,同時也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
權威文物鑒定機構指出,藝術復(仿)制品的價格和收藏價值主要取決于原件的珍稀程度、數量和復制質量三個方面,那些有專門序號和真正確保限量的復制品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很有可能大放異彩?!痘适业洳亍鍖m散佚書畫名品》就完全具備這三大屬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