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次發現宋代民居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11-14]
正在修建的福龍路,在施工中意外發現了宋代珍貴民居建筑遺址,讓沉寂于地下幾百年的文物逐漸顯露出來。昨天,在遺址做鑒定工作的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專家對記者稱,這是深圳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尤其是宋代民居建筑遺址在深圳首次發現,填補了空白,它的發現對研究深圳發展史提供重要參考價值。
挖排水溝挖出宋代遺址
該古建筑遺址位于寶安區民治街道辦上塘簡上村西面的桔坑山東坡,位于福龍路7標段范圍內。今年8月底,福龍路7標段工地的工人在挖排水溝的時候,挖掘出不少瓦片,偶然發現了這處遺址,建設單位市建筑工務署主動采取有效措施配合考古發掘,并組織考古專家對考古現場及挖掘出土的文物進行了鑒定,保護好這一遺跡。
記者昨天中午在現場見到,路基已經推出來了,露出了一條黃色大道。在路基的中央,有兩個方形的土坑,六七個民工正在專家指導下進行挖掘。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技術人員趙剛毅稱,根據現場考察和文物鑒定,這是兩間古民居建筑遺址,有夯土墻和排水溝,一間面積約80平方米,另一間約50平方米,考古專家已初步確定為南宋至明朝期間的建筑。建筑朝向為坐西向東,夯土墻結構,屋檐四周是小水溝。經過近期發掘,已經從這里挖出70多件文物,主要是瓦當、滴水及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而數量如此之多的精美瓦當、滴水,在深圳為首次出土。
附近或有大規模建筑遺址
“這里出土的瓦當是深圳目前發現最精美的瓦當,制作之考究、造型之精美實屬罕見?!痹诂F場,趙剛毅向記者展示了部分出土文物,并拿出一片左邊殘缺的圓形瓦,上面刻著“福、壽、康”三個字。他表示,“完整的圓形瓦當應該有‘福、壽、康、寧’四字,我們找到了有‘寧’字的殘缺瓦當,但和這塊拼不上?!庇浾咭姷?,除了圓形瓦當,還有三角形瓦當,一些瓦當上面還有貌似菊花、蓮花樣的花紋,制作頗為考究。據介紹,瓦當不但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它的圖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歷史淵源、習俗好尚,并對古代歷史地理、思想意識的研究有相當的參考價值。這些瓦當的出土,對于研究宋代房屋建筑有很高的價值。
除了瓦當外,趙剛毅還拿出滴水及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這里還挖掘出4枚銅幣,可以看到‘皇宋通寶’的字樣?!彼Q,該處古建筑遺址的發現,使深圳的建筑構建往前推進了一個時期,對研究深圳歷史具有重要價值。由于還發現水溝往北走,考古人員將繼續向北挖掘,希望在附近能發現規模更大的建筑遺址。
附近兩百米處曾發掘古墓
據了解,在距離該民居建筑遺址約兩百米的簡上村后坑山上,考古人員在今年5、6月還發現了墓葬群,經發掘取走文物后,目前已經做了回填。
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副研究館員彭全民向記者介紹說,根據已經發掘證實的墓葬材料,以及發掘出土的器皿形狀推測,可初步認定這里發掘的古墓葬最早是北宋時期的。他稱,此次北宋墓葬的發掘,同樣意義重大,在龍華一帶尚屬首例,深圳市唐宋以前歷史記載很少,這一發掘能夠將這段歷史延續下去,彌補這一斷層。除了墓葬群的發現,后坑山上還有一些土窯、土灶的遺跡。
深圳特區報 (鄭向鵬、周清)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