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首屆當代藝術博覽會 中國藝術作品最搶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10-11
    昨天,藝術北京2006首屆當代藝術博覽會,在農業展覽館落下帷幕,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110家參展單位為觀眾展示了風格多樣的當代藝術作品,更為金秋的北京增添了燦爛色彩。藝術總監董夢陽說:“與以往不同的是,收藏家、投資者顯示出強大的購買力,幾乎每個畫廊都有藝術品成交,中國當代藝術品尤其出現了購銷兩旺的局面?!?
    藝術北京的會場,最驚心動魄的是成交量和成交金額。據組委會介紹,全場成交金額超過兩億元人民幣,已經深入北京藝術市場的臺灣畫廊、本土畫廊是最大的贏家。帝門藝術中心代理的年輕藝術家Unmask的雕塑作品“半透明”系列十分搶手,成交近20件。阿拉里奧北京在開幕的第一天就成交了30萬美元。美國Michael Petronko有一件45萬美元的安迪·沃霍爾的作品成交,掀起了全場的高潮。西班牙兩家畫廊帶來的米羅版畫作品售出近10張,每件作品以7.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法國珍畫廊售出16張朱德群的版畫作品。本屆展會上的版畫作品、雕塑、影像的成交情況明顯高于往年。韓國畫廊的作品也逐步深入人心,有些畫廊作品幾乎售空。中國當代藝術品更是表現驚人,Michael Petronko畫廊1000萬元的王廣義的作品,大未來畫廊1000萬元的王懷慶的作品等已有買家落下訂單。
    業內人士明顯感到,許多前來觀展的人,大部分是真正想買畫的人,中國人正在成為市場收藏主流群體。紅門畫廊負責人介紹,該畫廊60%的作品由中國人購買。董夢陽分析說:“盡管中國人進入藝術市場大都因為投資,少有收藏家,從表面看有缺失,但隨著藝術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人心,他們將變成終極藏家,這也正是西方藝術市場曾經歷過的階段?!?
    據行家預測,就藝術品市場來看,藝術收藏未來至少有20年的牛市,而其中的幸運兒當然不僅僅是中國當代藝術。董夢陽說:“2005年畫廊博覽會(藝術北京2006的前身)的成交額在人民幣七八千萬元,其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中國當代藝術品上,但是參加畫博會的60%都是海外畫廊,他們的成交量很低。我們一直考慮如何能夠讓國外藝術品進入中國市場,這將是未來的努力方向。不過,今年的情形讓人深感欣慰?!?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