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青銅文化中心在西北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10-08]
中國考古學家29日說,新的發現與研究表明,中國境內最早的青銅文化中心形成于西北地區,它影響了黃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學堂說:「在包括新疆東部的西北地區形成了中國境內最早的青銅文化中心,它的出現與傳播對中國北方及黃河流域早期青銅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給中國早期文明形成輸入了能量。
考古學家對西北地區進行考古研究時發現,在新疆羅布泊的小河文化、哈密的林雅文化、河西走廊西部的四壩文化和甘青地區的齊家文化中,青銅器種類十分豐富,青銅冶煉和制作技術達到很高水平。這些地區的青銅技術起源與西方更早的青銅文化有密切關系。
劉學堂說,這表明西北地區在距今四千年前后已經存在成熟的青銅文化,小河文化和林雅文化類型的主人,是目前所知的中國境內最早接觸到西方青銅技術,并利用這種技術創造了地方青銅文化的部族團體,并很快影響到河西及甘青其它地區,使這里成為中國境內最早的青銅文化中心。
在公元前5千紀中,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陜西姜寨發現一件銅器。但在公元前2千紀中葉前后的夏商之際,中原地區的青銅文化才突然興起,至商周時期發展到鼎盛階段,形成了以青銅禮器為重要特色的青銅時代。
劉說,以林雅文化中青銅器的發現為代表,可知哈密盆地早期青銅器基本為本地制造,種類繁多,這里既有裝飾品如耳環、手鐲、牌飾、珠、管與簪等,也有刀、劍、錐、錛、鏡形器等功能各異的銅器,有的一座墓葬中出土數十件,可見青銅器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當地已經進入了繁榮的青銅文化發展階段。
在河西西部的四壩文化和甘青的齊家文化,公元前2千紀初開始,也突然出現較為發達的青銅文化,其銅器仍以環首或直柄銅刀、牌飾、管飾為主,顯然與林雅文化青銅器有密切關系,應該屬于基本相同的青銅文化體系,只是具有更多的地方性特征。
長期以來,人們對新疆地區的青銅文化所知甚少。劉學堂和他的同事經過深入研究,認為新疆地區存在著兩個青銅文化體系,一個以伊犁河谷為中心,它是歐亞早期青銅文化向東傳播的外環﹔一個以哈密盆地為中心,在公元前2千紀前后形成了青銅文化中心,并面向中國西北和中原地區進行傳播。
劉學堂說,中國西北青銅器主要是當地制造,它的一些文化因素無疑與歐亞草原地區青銅文化存在關系,但主要表現在一些偶見的特殊青銅器上。它們很可能是早期東西文化交流的傳入品,并不構成這個中心區青銅文化的主體因素,更不是這個中心區青銅文化的主流。
他說:「最早形成于新疆東部的這個青銅文化,在新疆境內主要是向西傳播,首先是由哈密盆地依天山向西,至晚在商代首先進入吐魯番盆地,到商周之際進入天山南麓,隨后繞著塔克拉瑪干沙漠向西和向南傳播,至塔里木盆地南緣一線的紮滾魯克文化(相當于中原地區的西周至戰國)時已很少發現銅器。其次是沿著天山北麓向西傳播,但是在公元前一千紀前后開始,它遇到了由西向東傳播的發達的鐵器文化而沒有發展起來。
劉說,這支青銅文化同時還開始向東方流布,最早進入河西西部及甘青其它地區,形成了四壩文化和齊家文化青銅器系統,接著它很可能沿著黃河進入了河套一帶,??中國北方青銅器之始,并向東大概通過山西陶寺進入中原地區。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