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陽將建全國首家水文化多功能博物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10-08]
鄱陽湖因鄱陽縣名而得名,鄱陽縣因鄱陽湖而揚名。日前,江西鄱陽縣正在積極籌建投資1000萬元的全國首家以水資源文化為特征的綜合性、多功能的鄱陽湖博物館。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是一個古老的斷陷湖盆,約1.35億年前沉陷成巨大的盆地,距今六七千年前積水成為湖泊。鄱陽湖古稱彭澤,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逐漸向南擴展,湖水越過松門山直抵鄱陽縣附近,因而易名鄱陽湖,在距今約1600年左右,形成了現代鄱陽湖的雛形。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是一個季節性吞吐型湖泊,是長江一只巨大的“寶葫蘆”,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鄱陽湖還是長江干流重要的調蓄性湖泊,是我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致之一,是國際重要濕地,素有"中國第二長城"之稱,對維系區域和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鄱陽縣地處鄱陽湖東岸,轄鄱陽湖的近五分之二,是昌九景經濟腹地,自秦建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為郡、州、府治所在地。全縣區域面積4215平方公里,人口143.6萬,既是江西省人口最多的縣,也是全省地域面積較大的縣份之一;縣境內自然資源,水產資源豐富,境內水網縱橫,河湖密布,有大小河流225條,水域面積達141萬畝,是中國“鄱陽湖淡水魚之鄉”,人文景觀和旅游資源豐富,有省級候鳥保護區和中國最好的濕地,每年棲息的候鳥數十萬只,被我國列為一級保護的有白鶴、白鸛、黑鸛、金雕等,有不少是屬于國際性保護的鳥類,世界98%的白鶴在此度冬,這里還是天鵝的故鄉,候鳥的樂園。
鄱陽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文化昌盛。鄱陽文化底蘊深厚,也是“中國民間戲曲之鄉”,館藏三級以上文物200余件。鄱陽也是1998年洪災后國家移民建鎮動遷人口最多的縣。
鄱陽博物館的建設將進一步提高鄱陽湖的知名度,弘揚鄱陽湖流域古老燦爛輝煌的文明,提升人們的文化品位,加快鄱陽湖流域地區經濟發展,促進鄱陽湖的治理、開發和利用。該館建成后每年將接待游客10萬人次以上,將有效地帶動鄱陽縣旅游業的發展。(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