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興起博物館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9-19]
兩則新聞最近在江蘇蘇州市被人津津樂道。
一是兩位蘇州市民斥資2億元,在東北街城東新村26號建造全國首座私人明清家具雕刻藝術博物館。眼下已經奠基開工,面積將超過蘇州現有任何一家博物館。
另一是,由世界設計大師貝聿銘親自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不日將正式完工,將對蘇州文化的積累和傳承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相對應的是,目前在蘇州,絲綢、戲曲、碑刻、園林、民俗等多類博物館已各具特色,頗具影響。筆者就此現象進行采訪,試圖解讀蘇州人的“博物館情結”。
從興趣到事業 收藏家把“寶貝”攢成“館”
明清家具雕刻藝術博物館的出現,是蘇州人建造博物館熱潮的一個縮影。筆者了解到,蘇州民間收藏家眾多,一些收藏家把自己的藏品陳列出來,進行研究展示,漸漸地形成了私人博物館。
蘇州山塘街的江南衣館,是蘇州第一家對外展出的私人博物館。館主宋先生經過多年收集,收藏了500多件明清時期的服飾。過去,他只是自己欣賞把玩這些藏品。后來山塘街整治改造,逐漸恢復舊時風韻,宋先生遂決定在山塘街上開家江南衣館,把自己珍藏的服飾公開陳列,以此展示這些蘇州精湛工藝和傳統文化的結晶。
像江南衣館這樣的小型博物館,散落在蘇州各個角落。制作蟋蟀盆的民間大師袁中平、船模大師徐福林等民間工藝家,把自己的作品陳列在工作室里,形成另一種風格的博物館;文化市場里的一位錢幣收藏家,收藏了3萬余枚毛澤東像章,向社會開放展示;皮市街上一座奇石館里,館主收藏了2萬余塊奇石……
建立并不斷完善私人博物館,館主需要做大量的收藏工作,耗費的精力和財力驚人。收藏對他們來說,也慢慢地從興趣變成了自己的一項事業?,F在,他們運作私人博物館的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樣,有些已經進入“以館養館”的良性循環。
明清家具雕刻藝術博物館的兩位投資人,本身是做家具實業的,投資建館所獲的社會影響力,對其實業發展也是一種推動。投資私人博物館盡管由興趣出發,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就不再靠單純的興趣支撐了。
精神消費需求增多 公立博物館“開門辦館”
除了私人博物館,蘇州的公立博物館同樣繁榮,僅在市區就超過10家。這些公立博物館主題包括戲曲、絲綢等蘇州“特產”,是蘇州傳統文化精粹的匯總。規模也許無法與國家級博物館相比,但其收藏的蘇州文化展品極具價值。
蘇州戲曲博物館館長助理袁小良介紹說,蘇州市區的公立博物館,依靠國家撥款,實行免費開放。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蘇州人對傳統文化越來越珍惜,也給了這些博物館更多的發展空間。
蘇州評彈博物館、蘇州昆曲博物館館長顧克仁則表示,目前社會上對評彈、昆曲的精神消費需求越來越多,博物館也有條件進行業務推廣,實行“開門辦館”。比如,博物館會定期舉辦一些演出,適當收取費用,還將博物館的設計理念推廣出去,參與到其他建筑的設計中。這樣的改革,不但給博物館增加了收入,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學習,在更大范圍內展現了那些文化展品的價值,在更大程度上推廣了優秀傳統文化。
政府搭臺民間建館 博物館產業欣欣向榮
蘇州私人博物館與公立博物館的相輔相成共同繁榮,還推動了一項更富有建設性和社會意義的事情,那就是政府與民間聯手辦博物館,共同做大博物館產業。蘇州昆山錦溪鎮就是“政府搭臺、民間建館”的典型。
錦溪鎮被譽為“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擁有中國古磚瓦博物館、華夏奇石館、華東第一古董館、中華歷代古錢幣珍藏館、中國陶都紫砂博物館等14家民間博物館,涵蓋十多個門類,擁有上萬件展品。據不完全統計,錦溪這些博物館的館藏物,價值達數十億元。其中,98%是館主的私人投入。
錦溪鎮博物館欣欣向榮的景象,正是在政府部門的整體規劃下實現的。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說,2000年前,錦溪鎮只有一家博物館,后來政府決心通過發展博物館給古鎮形成差異化定位,以區別于周莊、同里等水鄉,這才有了當地民間博物館的勃興?,F在,“博物館之鄉”已成為熱門旅游點,政府統一策劃推廣以此為主題的旅游產業,年收入數百萬元,各民間博物館可從中獲得一定的效益。
由于私人博物館大多依靠私人收藏建立,因此其專業化特點非常明顯。盡管整體實力無法與公立博物館相比,但他們依靠自己的渠道在民間淘寶,藏品往往獨具價值。這對公立博物館而言是一種非常有益的補充。上海大學教授劉達臨對蘇州人的“博物館情結”體會很深。他早在1995年就舉債30萬元在某地創辦了國內第一家性文化博物館,此后該館兩次遷址,經營苦苦支撐。2003年,蘇州同里鎮主動向他發出將性文化博物館遷往當地的邀請,還請蘇州東南古建筑研究所設計博物館,并投入300余萬元進行整修。中華性文化博物館2004年遷到同里后,引起社會關注,此后許多到同里旅游的游客都會前往參觀,如今已經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從各類小型的私人博物館遍地開花,到如今耗資2億元的私人博物館大手筆,蘇州的博物館儼然已成一個產業。蘇州文管會原主任王仁宇表示,蘇州人熱衷收藏的性格由來已久,而蘇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又給予了很大的推動。從長遠看,博物館熱既能將蘇州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發揚光大,又能進一步促進地方發展。
華東新聞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