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與石頭文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8-09]
石頭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天然瑰寶。地球自誕生以來,經歷了45億多年漫長而復雜的演化歷史。形成了內核、外核、地幔和巖石圈層結構。石頭主要來自于巖石圈之表層,因此可以說,石頭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人類和其他一切生物都生活在由石頭組成的“硬”地殼上。對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來說,石頭是最平常不過的了。它不僅是“立錐之地”,還提供了人類衣食住行的基本材料,人們的生活哪一樣都離不開石頭!
石頭,是人類文明的代表。在數千年的人類發展史中,人類經歷了石器時代(包括后期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直到現代文明,石頭充當了人類的“搖籃”!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石頭是文明的基礎,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者,石頭在人類文明發展中,功不可沒,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文化形態,如食文化、衣文化、鞋文化、商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石文化等等,其中,“石文化”歷史最悠久、影響最深遠、傳播最廣泛。那形態各異、玲瓏剔透、石紋奇特、色澤秀麗的石頭,或陳設于案頭茶幾,或布置于庭院,或點綴于園林、城市,真是“花不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它最大的特點是:大自然絕不會造就兩塊完全相同的珍奇怪石,一經發現,它就是世界上“惟一”的一塊,具有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收藏和審美價值,這是任何其他收藏品或商品所不及的。古人云“一城易得,一石難求”,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石頭是大自然的杰作。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造就了一種奇特的文化形態,那就是 “賞石文化”。賞石之風,始于商周,盛于秦漢唐宋,并在唐宋年間傳入日本、朝鮮等地,近代東南亞、南美和歐洲也開始盛行。3000年前,周穆王駕八駿之乘,登昆侖,在群衛之山攻,載玉萬只而歸。先秦時期,就有關于觀賞石的記載,《尚書》中的《禹貢》,指出泰山的峽谷中產怪石,并將怪石列為貢品之一。到了漢代,就有了賞石文化的雛形,文人雅士將從山間或河灘中拾的一些奇異怪石和鵝卵石,置于庭院、擺于茶幾,與同窗好友共同欣賞,人們稱這些有觀賞性的石頭為雅石、供石和奇石,現代人稱它為觀賞石。唐宋時期,賞石藏石之風十分興盛。著名詩人陸游、蘇東坡,書法家黃庭堅等一大批文人收藏、觀賞奇石,為之吟詩作賦。清代鄭板橋酷愛奇石,稱奇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美”。曹雪芹更是從石中引出名著《紅樓夢》,亦稱《石頭記》。當今,賞石文化深深滲透到了現代人的生活之中,奇石收藏成為現代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奇石博物館、奇石收藏家如雨后春筍,遍及全國。近幾年來,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繁忙工作之余,投身自然,培養愛好,收藏奇石,于是雨花石、大理石、墨石、水晶石、鐘乳石、木魚石、九龍壁石、火山彈石、燕子石、魚化石等五彩繽紛的石頭“飛入尋常百姓家”。石玩市場看好、再看好。我曾經參觀過一些民間收藏家的奇石博物館,其規模之大、收藏之豐富,令我折服。如在上海浦東機場西側的凌空大觀園,一位民營企業家,在從事綠色農產品生產經營的同時,將收益的大部分用于采集、收藏石頭。他向我介紹,為了采集石頭,他走遍了云南、貴州、湖南的采礦坑道,遇到好的晶洞,他就付錢采下來。為了運輸,他曾為云南一個貧困山村修路,幾次遇到生命危險,但他仍一如既往。他對這些石頭簡直達到了“待之如賓友,愛之如兒子”的如癡如醉境界。如今,他的博物館被上海地質學會授予“地質科普教育基地”,廣大青少年和游客前往參觀,學習地學知識。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華夏大地上愛石、藏石、迷石、賞石、贊石者越來越多,他們傳承并發揚光大了我國的賞石文化,使觀賞石在美化城市環境、點綴園林景色、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石頭,演繹成科學上的“巖石學”。長期以來,人們觀賞石頭,主要從千奇百怪的形態、五顏六色的色彩來欣賞、來命名,而對這些石頭是怎么形成、為什么會形成如此的形態卻了解甚少??茖W家從事物的來源出發,把看似完全不同的東西歸納起來,找出相互的聯系和差別,對石頭的研究產生了一門科學———巖石學。自然界的石頭從成因上分,主要分為三大巖類: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
巖漿巖是由地球內部熾熱的巖漿侵入周圍巖石或巖漿噴發后冷卻形成的石頭,其又分為兩類:形成于地表以下地殼深處的叫侵入巖,大家最為熟識的各種各樣的花崗巖就是代表之一?;◢弾r地貌極具特征,如黃山地質公園就是典型的花崗巖的地貌。噴出地表的形成火山巖(噴出巖),如大家很熟識的多孔的玄武巖就是其中分布很廣泛的一種,如黑龍江五大蓮池公園就是典型的玄武巖地貌。
沉積巖是由河、湖、海底的沉積物經地殼變動深埋、壓實與成巖作用,成為堅硬的沉積巖。大家十分熟識的有砂巖、石灰巖等,如張家界地質公園就是紅色砂巖經過地殼運動形成的獨特風貌,云南石林地質公園就是石灰巖形成的獨特地貌。而大家十分熟識的,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的靈壁石、太湖石、英德石、昆山石的前三種主要是石灰巖形成的。
變質巖是先形成的沉積巖、巖漿巖,甚至先前已經“變”了“質”的巖石,在特定的地質和物理、化學條件下,巖石在固態下發生結構、構造、礦物成分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巖石類型。如大理巖。還有我國一些名山,如泰山、華山都是由變質巖組成的。
巖石經過無數次地殼運動,或散落在山間、或突兀在荒野、或滾落在河流,千千萬萬年來,不知經受多少風吹雨打,經過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才變得如今的奇形怪狀、秀麗無比。當然還有一種石頭是天上掉下來的,那就是隕石。隕石是稀罕之物,不但有收藏意義,更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茖W家們把隕石分為石隕石、鐵隕石和鐵石隕石三大類。
在這里我還要特別談一下由生物變來的石頭叫“化石”。那是通過鈣化與硅化把有機質改變為無機質(石頭)“石化作用”的結果。如硅化木,是樹木被硅化了的產物。在新疆奇臺縣城東北約130公里處的戈壁灘上,一眼望去,在數萬平方公里內仿佛是一座古城堡與古戰場的殘垣,十分壯觀。如山東三葉蟲石,人們通常從形態上稱之為“燕子石”、“蝙蝠石”?!把嘧邮逼鋵嵕褪呛浼o(距今5.7億年至5.1億年)的含三葉蟲化石的石灰巖,如遼寧朝陽的魚化石、鳥化石,仍然保持著早期生物形態,既可了解史前生物的習性,又可欣賞自然界萬物的奇妙組合?;粌H具有較強的觀賞價值,它還是很重要的地質遺跡?;爱嫛背鰜淼臍v史畫卷是人類了解自然界的發展和變化,特別是動植物的起源、發生、發展和變遷的重要依據,所以它又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人類關心自身的發展,就必須了解自然界的發展,才能真正看清自己今天所處的環境和未來要達到的目標,所以,保護好這一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遺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進入21世紀的人們更加珍愛人類共同賴以生存的地球,促進人和自然和諧發展越來越成為共識。人們在欣賞大自然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地質遺跡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越來越注重其文化內涵,帶著科考、探險、考識、尋根的任務來“獻出對人類共同家園 ———地球”的深情,使賞石文化進一步升華,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美好的社會服務。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