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周魚伯墓70米處現新古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8-03


    1976年于陜西茹家莊發現的魚伯墓不僅出土了五鼎四簋青銅禮器組合,也向世人展示了史籍失載的西周古魚國之變遷史。近日,在距魚伯墓北端平行處近70米又新發現一大型古墓。

    7月29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新發現的古墓斷層距魚伯墓僅70余米,位于魚伯墓正北端且與其大致平行。塌陷的墓道寬約兩米左右,座南朝北,墓道底部距離地面約5至6米。在已有塌陷的墓道中部看見一大堆殘缺的繩紋手工青磚,這些青磚上寬下窄,沒有施水泥白灰的痕跡,墓道殘磚前部有序堆砌,其中還有一個陶器殘片,距離地面僅1-2米。

    古墓是陜西寶雞市茹家莊村民楊明鈺最早發現的,他介紹,自己經營的神農磚廠正處于魚伯墓古葬群附近,為此他們工作時向來十分謹慎。進入7月,因磚廠取土而塌陷的土方上端發生了一次塌陷斷層,斷層處與30年前魚伯墓出土的地方平行且相近。斷層是否會和古墓群有所聯系呢,曾親歷魚伯墓發現過程的楊明鈺出于強烈的文物保護意識不時爬到斷層上查看。直到26日下午,他終于確實斷層里有一座古墓,并向當地有關部門報告。

    寶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馬儉曾參與魚伯墓考古發掘工作,他在現場觀察后告訴記者,殘缺的繩紋青磚和陶器殘片大約屬于漢代,因為當年發掘魚伯墓、并沒有磚瓦出土。但是殘磚高于墓道,也不排除這個墓道下邊還有墓室(即墓套墓)的可能。從墓道的寬窄和高度、深度分析,這個新發現的墓葬規格應該不低。但具體屬于什么墓葬,需要等具體發掘之后才能斷定。

    盡管發掘尚未開始,但古墓遺址上已經出現盜墓賊探采的痕跡。由工作人員指示,記者在魚伯墓與新發現古墓之間看到2個直徑約5、6公分的洞,明顯是有人故意探采留下的。據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還在魚伯墓旁發現一處盜洞。據了解,作為國家級文物單位的魚伯墓內文物目前尚未出土,加上新發現的古墓,隨時可能遭遇不測,亟待加強保護。

    新聞鏈接:

    魚伯墓是1976年陜西省寶雞市茹家莊村民在田里耕作時無意發現的。當時出土有一座葬有兩人的甲字形的大墓、兩座車馬坑和一批青銅器等陪葬品??脊艑<艺撟C,此墓墓主為魚姓,是西周的諸侯國國君。

    魚伯死后,在其墓口封實前,人們舉行了隆重的儀式:焚燒竹節、肢解奴隸、活殉馬匹(一號車馬坑中發現馬骨凌亂,是因活馬掙扎所致)。隨后為其殉葬的還有魚伯生前寵愛的側室“兒”(專家認為念“倪”)妾。

    隨后,考古學家又發現了22座墓葬、2個馬坑以及一批青銅器,千年前古國變遷的脈絡逐漸清晰:魚國人的先人本是生活在秦嶺以南巴蜀地區的一個部族,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他們約于商周交替時翻過秦嶺到了秦嶺北麓,遷移至關中西部現寶雞一帶生息,后被周王室冊封為非姬姓諸侯國。魚國國君為了能在周人的京畿之地立足,雖然采取了聯姻等手段試圖鞏固自己的地位,但還是敗于錯綜復雜的宗族斗爭,最終難逃國破家亡的厄運。他們的國君,被胡亂地葬進了他生前為自己準備好的墓室,無人陪葬,甚至連棺槨都沒有;而它的下層族人,很可能又再次翻越秦嶺,回到他們祖先的土地去了。

    (記者雷永剛、實習記者陳琳、通訊員高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