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13日一致決定,將中國安陽殷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安陽殷墟由此成為中國第33處世界遺產。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13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殷墟申報世界遺產成功對中國來說很不平凡。童明康認為,相對于寺廟、建筑、石窟等可視性遺產而言,殷墟作為中國重要的考古遺址申報世界遺產非常不易,因為很多東西都埋藏在地下,申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次申報成功說明,殷墟在文物保護和展示方面的努力不僅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同時也為中國類似文物的展示和保護樹立了典范。
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占地約24平方公里,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殷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童明康說,殷墟作為中國重要的考古遺址是最早的都城遺址,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殷商時期的文字已相當成熟,所確立的古代都城制度、禮制、喪葬制度等也都直接影響后世幾千年。
繼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前一天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河南安陽殷墟又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有33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數量居世界第三位。(新華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