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 像章中的熱門題材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6-21]
毛主席去安源像章,不僅再現了毛主席當年風雨兼程進行革命斗爭的史實,并且由于其圖案來源于一幅頗受人們喜愛的油畫作品,而提高了其歷史地位和收藏價值。
“文革”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制作和發行過這枚像章,并在保留原作風格的基礎上,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裝飾點綴。其中鋁質像章多數采用了紅色襯底、金色的毛主席像輝映群山,少數特殊型制作還采用了天藍色襯底、紅色山景和銀色的毛主席全身像;陶瓷、硬塑和有機玻璃像章,基本保留了原作的色彩,只是局部地方有微妙的變化。
筆者收藏了多枚毛主席去安源像章,大致分為五種類型:其一,以國家名義對外發行的高檔章。材質為硬塑鍍塑,直徑5厘米,背面款識為“中國蘇州”。這枚像章制作得非常精致,其光澤度比瓷質和有機玻璃還亮麗。其二,省級革命委員會和省軍區發行的高級別章。瓷質,直徑6.3厘米,背面有制作單位但沒有銘文,落款為“江西省革命委員會,1968.11”;鋁質,也是大型章,直徑6.3厘米,背有銘文“紅太陽照亮了安源山”,落款為“浙江省軍區”。其三,市級發行的帶編號的“毛主席萬歲”專題章。有機玻璃制品,背面有毛主席萬歲銘文,天津市制作,規格和編號不同。直徑5厘米、編號5;直徑4厘米,編號02;直徑4.8厘米,編號06。其四,企業廠家按照上級統一要求制作的紀念章。哈爾濱市三家工廠,為慶祝毛主席塑像落成制作了四枚像章。鋁質,有“毛主席去安源”和“毛主席塑像落成典禮紀念”的銘文。哈爾濱軸承廠制作的兩枚像章圖案和直徑相同,都是5.8厘米,只是落款文字有繁有簡,分別為“哈爾濱軸承廠革命委員會”和“哈軸革委會”,估計是發給不同身份的;直徑為6.1厘米和6厘米,背面銘文都省略了地名而直接注廠名,分別為“香木廠革委會”和“汽輪機”。其五,背面有特殊圖案和特殊銘文的獨立章。鋁質,直徑4.8厘米,背面不僅有銘文“毛主席去安源”,中間還有一個象征革命烈火的火炬,但卻沒有制作單位落款;有機玻璃制品,直徑5.4厘米,背有“毛主席萬歲”銘文和“蘇州桃烏骨制品”落款,但不知“桃烏骨”是個地名還是像章背面及外輪的材質名稱。
總之,這些像章不僅因為制作工藝精致(背面都是陽文,大多數是楷體字)而深受人們喜愛,更因為圖案取材的獨特(正面的大背景和全身像)而更顯珍貴。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