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發現北宋鞏縣窯套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6-19]
一套出自北宋末年的鞏縣窯瓷枕套瓷日前在江蘇鎮江市亮相。據專家稱,鞏縣窯存世極少,而更難得的是這組套瓷保存相當完好。
這套瓷枕套瓷的主人,是鎮江市67歲的楊某。據他介紹,這是其父親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偶然從一位農民手中所購。 此套瓷共11件,包括孩兒枕、鯉魚、羊、人物塑像等,寓意三羊開泰、五子登科、年年有余。從所塑人物形象來看,極似北宋末年的宋太祖六代孫趙子褫督軍,很可能出自趙子褫衣冠冢中的隨葬品。
據專家介紹,鞏縣窯作為民窯,起于隋、盛于唐、衰于宋,由于年代久遠,目前國內很難找到如此完整的套瓷。鞏縣窯作為陶、瓷過渡期的產品,最大的價值在于能反映出當時的陶瓷工藝水平。楊某的這套套瓷,反映了當時的生活習俗,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一套出自北宋末年的鞏縣窯瓷枕套瓷日前在江蘇鎮江市亮相。據專家稱,鞏縣窯存世極少,而更難得的是這組套瓷保存相當完好。
這套瓷枕套瓷的主人,是鎮江市67歲的楊某。據他介紹,這是其父親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偶然從一位農民手中所購。 此套瓷共11件,包括孩兒枕、鯉魚、羊、人物塑像等,寓意三羊開泰、五子登科、年年有余。從所塑人物形象來看,極似北宋末年的宋太祖六代孫趙子褫督軍,很可能出自趙子褫衣冠冢中的隨葬品。
據專家介紹,鞏縣窯作為民窯,起于隋、盛于唐、衰于宋,由于年代久遠,目前國內很難找到如此完整的套瓷。鞏縣窯作為陶、瓷過渡期的產品,最大的價值在于能反映出當時的陶瓷工藝水平。楊某的這套套瓷,反映了當時的生活習俗,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人民網-華東新聞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