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間彰顯中國文化藝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6-19]
在0.1毫米寬的頭發絲上可以雕刻一行文字,一套圖文并茂的酒具只有2.6克重,在比大米粒還小的珍珠和象牙上可以繪出精美的圖畫……這些您相信嗎?6月16日上午,記者在文博會現場見到了這些精美的工藝品,它們均出自我市著名的微雕創作大師王天明之手。
“十年磨一劍”練就微雕功
現任山東省書刻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民俗館雕刻藝術研究所所長的王天明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勤習書畫,并擅長拉奏小提琴。雖歷經坎坷當了八年鉗工,卻練得一手精湛的篆刻技術。
一次受人啟發后,他開始鉆研微雕藝術。近15年來,他堅持每天進行微雕創作,因練手而毀掉的作品遠遠超過成品的數量。經過反復磨練,他的工藝終于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現在,在短短的二三十秒內,他便可輕松雕刻出一行文字如米粒大小的詩句?!斑M行微雕創作時我通常不用顯微鏡,而是憑直覺刻字和繪畫?!蓖跆烀髡f,當他用專業刻刀在玉石上雕刻時,總會產生粉末,他就根據粉末多少判斷刻字深淺和運刀走向。當一幅字或畫刻好后,擦掉粉末,涂上釉漆就完成了作品。
看清刻的字需用200倍顯微鏡
微雕是一項“苦活兒”,沒有專門的老師和教材,現在國內從事微雕的人非常少,很有成就的也不過幾人。王天明告訴記者,微書、微畫和微型工藝是微雕中的“三絕”,而成名者中的多數人只專于微書或微畫,對微型工藝卻并不擅長,而且會米粒雕和發雕的在全國也只有兩三位。而他卻通過潛心研習,掌握了這兩種精湛的技術。
王天明向記者展示了幾件他的代表作品,其中一件是去年連戰來大陸訪問時雕刻的“和平統一天下為公”。在一塊僅有三厘米左右寬窄的玉石中間,鑲嵌著一根細得幾乎看不到的白發。在200倍的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上面刻著一行清晰的小字:“天下為公 天明作”。
另一套小小的酒具,擁有一個酒壺、四個酒杯和一個托盤。茶壺上用王羲之字體雕刻著李白《將進酒》300多字的詩句,托盤上也刻有精美詩句,并繪有《李白醉酒圖》。若不是親眼所見,記者很難相信這樣一套精妙的酒具僅略高于直立的硬幣,且重量只有2.6克。而且,由于整套酒具均由王天明打磨制作,故被稱為“三絕酒具”。此外,刻在大棗般大小玉瓶上的百壽圖,雕刻在方寸玉石上的五線譜曲,都讓人嘆為觀止。
“我們應將微雕代代相傳”
十幾年來,慕名來訪的人絡繹不絕。王天明經常應邀出席德國、瑞士、法國等國家的藝術盛會,并將微雕——這項中國獨特的工藝帶向了世界。
“在過去我國出土的甲骨上曾發現過米粒大小的雕刻文字,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微雕”,王天明說,“微雕絕對稱得上是我國一項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微雕工藝凝結了我國最古老的文明和深厚的文化藝術,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地傳承和發揚下去?!?br/>
來源:舜網-濟南時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