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博獲捐清代六方套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6-13]
400多名民間藝人匯集首博,有人稱“非遺”藝術品經營情況仍屬“一般”。
昨天是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昨天上午,400多名民間藝術表演者匯集首都博物館。當天,首博還獲捐國家一級文物“清乾隆醬釉粉彩六方套瓶”。
昨天,白大成的鬃人、絨布唐的耍貨、曹氏風箏傳人孔令明的風箏等,這些老北京耳熟能詳的民俗玩具一起搬進了首博大廳向觀眾展示。
展示期間,很多民間藝術家在采訪中表示,最近一兩年,這些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俗藝術品銷售情況逐漸好轉,國內客戶也不斷增多。
北京盛唐軒傳統民間玩具開發中心的唐玉婕說,相比前幾年的慘淡經營,這一兩年的銷售“稍微好一點”。除了工藝上要不斷改進,“對這些民間藝術的政策也應該有些改進”,增加一些扶植的措施。
泥人韓的第四代傳人韓寶才介紹,現在總的來看經營情況比前幾年好了,但是仍屬“一般”——維持生活沒問題,想要擴大規模進一步發展就比較困難了。
昨天,首博還收到了一份“大禮”——北京市文物公司在2000年以2200萬港幣高價競拍回的國家一級文物“清乾隆醬釉粉彩六方套瓶”。
據了解,這件曾經流落海外140多年的六方套瓶,曾經是圓明園的珍品,目前市值超過1億元。
此外,臺灣著名收藏家徐政夫將兩件漢唐的陶俑捐贈給了首博,來自四川的收藏家顧維珍將一件“清代龍紋銅鍋”捐贈給首博。
新京報(記者王薈、記者薛珺/攝)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