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興收藏”。如今國內文物市場行情逐年看漲,許多關于中國文物的國際最高成交價格都在中國誕生?!八吞幜?,貨向高價走”,成為了失散海外的中國文物藝術品紛紛回流的最根本原因。業界人士指出,海外文物回流現象,與中國經濟高速持續發展,世界經濟相對疲軟有著極大的關系。
北京古玩城海外文物回流廳將于6月17日正式開業,總面積近1000平方米,有北京、香港、臺灣等地區的10家知名文物公司入駐,主要經營高品位的海外回流中國文物和古玩藝術品。同時10家文物公司將同時展出數百件從海外回流的文物精品,包括元青花、康雍乾官窯和佛像等重器,其中有近30件堪稱稀世之寶。
文物回流勢在必行
下周末,北京古玩城海外文物回流廳將正式開業,這意味著一個新型文物交易平臺的誕生,開創了一條海外文物回流的新渠道,文物回流的速度也將大大被加快。據中國文物學會有關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數以百萬計的珍貴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余萬件,精品達幾十萬件。與之相比,國內許多著名博物館在珍貴文物館藏方面略顯匱乏,因此“海外文物回流”一直是文物界、拍賣界及其他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關注的焦點。同時,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海外回流文物是我國藝術品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了解,目前國內十余家著名文物拍賣企業中,海外回流文物拍品已占全部拍品的50%以上,回流文物成交額超過全部拍品成交額的60%,其中,拍賣成交價最高的為中國書畫和明清瓷器,海外回流的中國近現代書畫成交率保持在90%以上。而文物價格的“回歸”,也進一步促進了海外文物的“回流”,從根本上改寫了100多年來中國文物外流的狀況。
回流之路任重道遠
目前國內對高品位的古玩藝術品需求非常大,表現為一方面成交額逐年遞增,另一方面拍賣單價屢創新高。許多個人和公司把投資方向轉向高品位的古玩藝術品,各大藝術品拍賣公司則不遺余力地尋找高質量的拍品,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但是國內的文物公司實力還無法與國外大的買家相抗衡。
中鼎信文物公司總經理周繼海告訴記者,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剛剛拉下帷幕,而國外藝術品市場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其藝術品商人大多都經驗豐富,藝術品市場相關法律法規也非常配套,投資人從鑒定系統到銷售方式,從收藏前景到收藏家群體的穩定性都擁有全方位的保障,整體構成了一個積極健康的市場。而中國目前相關法律還不配套,在鑒定領域也尚存一定問題,經營上缺乏一定誠信度,因此投資者不敢輕易涉足。缺乏社會資金的支持僅靠古董商的經濟實力是遠不足與國際文物公司抗衡的。
據了解,北京古玩城目前正在醞釀成立文物公司聯誼會,使文物公司在市場、資金、信息等方面實現溝通和共享,共同參與到國際藝術品市場的主流中去,整合出更有競爭力的市場。
回流市場亟待規范
目前,隨著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紛紛踏上回國之路,全球化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已經開始重新整合,中國文物價位也正在迅速接近或達到國際市場水平。
如今,國內出現了企業民間團體乃至個人參與收購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的潮流,但是有關專家表示,海外流失文物有著很復雜的背景,應該嚴格地在我國法律和國際公約的框架下進行,特別是對一些涉案文物的處理,更應按照國際公約和文物保護的原則進行,以確保這些社會資金在海外文物回流中能夠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北京古玩城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海外文物的加速回流更多的是需要通過市場的調節力量,而海外文物回流廳的建立就是為了規范文物回流市場,提供一個正規的交易場所,使文物公司、拍賣公司、投資者、收藏家能夠放心地進行交易,在進一步拓寬文物回流渠道的同時,使更多的中國文物通過市場的力量實現回流。
(信息來源:北京現代商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