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即將公布,春節等傳統節日名列其中
昨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文化部部長孫家正說,報國務院批準,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即將公布,其中包括春節等在內的傳統節日也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要傳統節日列入保護名錄
孫家正承認,目前在中國人生活當中確實有淡化和遺忘傳統節日的現象。他分析說,這是因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多與中國農歷紀年聯系在一起,改成公元紀年以后,國人一般都只記得公歷,而很少記得農歷。
他認為,春節在所有的傳統節日中是保護發展得比較好的一個節日?,F在很多國家在中國春節的時候都會有領導人發表講話,并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因此,春節已成為對外推介中國文化的一個著名品牌。
孫家正指出,目前少數民族一些傳統節日保存得比較好。為了加強傳統節日的保護,中宣部發布了《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見》,要求突出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精心組織好重要節慶活動,特別要組織好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最具廣泛性和代表性的節慶活動。
在這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當中,所有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都列入保護名單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立法保護
新聞發布會上,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透露,文化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管理辦法,包括制定保護規劃、建立保護檔案,用文字、圖像、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建立檔案。同時要鼓勵各地建設民俗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博物館和資料文獻的收集中心。
周和平還說,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各級政府也要制定保護辦法,使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工藝美術大師很好地傳承他的技藝。
另外,有些學校還要開設相關專業,來傳承這些文化形式。
同時,各級財政還要逐步地加大投入,建立獎懲機制。
周和平說,中國是文化遺存非常豐富的國家之一,但過去只有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沒有用“名錄”的形式來進行保護。
不過最近幾年,各級政府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越來越重視,社會各界也非常關心?!斗俏镔|文化遺產保護法》已列入全國人大2007年立法計劃,由全國人大、中宣部、文化部等多部門組成的立法工作領導小組正在對法律草案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政府舉措
1080處文物納入第六批國家保護
“十一五”期間將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
本報訊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昨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劃入第六批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確定有1080處。這樣我國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1處。
孫家正說,近年來我國文物保護經費大幅增長,中央財政用于文物保護的專項經費從1994年的1.29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5.34億元?!笆濉逼陂g,除了一些專項經費,中央財政共投入17.36億元,比“九五”增加10.06億元,增幅138%.地方各級也投入61.53億元,全國共投入78.89億元。
另外,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說,1956年和1981年我國曾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全國文物普查,“十一五”期間我國將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有關部門已展開基礎性工作。
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9396余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8300余處。此外,還有103座歷史文化名城。
■高層聲音
個人收購流失海外文物值得肯定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談民間文物保護:
本報訊 在國新辦昨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對目前國內企業、民間團體乃至于個人參與收購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的做法予以了肯定,這是中國文物最高主管部門首次做出類似表態。
單霽翔說,中國是世界上文化遺產最豐富的國家,由于歷史的原因,也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在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里有中國文物大約100多萬件。國內出現的企業、民間團體乃至于個人參與收購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的潮流的動機和熱情是值得肯定的,這樣的愛國行為也是應該得到尊重的。
單霽翔表示,應當明確的是,海外流失文物有著很復雜的背景,應該嚴格地在我國法律和國際公約框架下進行,特別是對一些涉案文物的處理,更應按照國際公約和文物保護原則進行,以確保這些社會資金在海外文物回流中能夠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專家觀點
節日文化是民族存在標志
北京非物質文化保護專家組成員趙書談傳統節日保護
本報訊 北京市非物質文化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趙書昨日接受本報采訪時強調,節日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標志,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趙書認為,傳統節日也是民俗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民俗世相的一個載體,“這種載體是一種不怕重復、發自內心的公眾行為,過傳統節日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的認識”。趙書表示,傳統節日能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實現民族內部的心理的溝通,能增強中華民族的心理凝聚力。
趙書認為,孫家正部長承認“確實有淡化和遺忘傳統節日的現象”是對專家意見的一種認可,傳統節日的淡化不僅僅與公元紀年有關,也有歷史的原因。趙書說,在他的記憶里,1963年端午廟會是最后一個北京端午節廟會,不過他感到欣慰的是,昨天有人還在高碑店舉辦了一個端午民俗文化節。
趙書說,其實端午節的內容相當豐富,古代以祭祀為主,其中也包括吃粽子,但現在很多節日只剩下吃了。
他認為生活節奏加快不應成為不過傳統節日的理由,相反,生活節奏越快越需要過傳統節日?!稗r村里的端午節就是農民在農忙時忙里偷閑過節的?!?br/>
趙書透露說,今年端午節期間,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將在延慶舉行賽龍舟,還將在陶然亭公元憑吊屈原塑像,舉行詩人節,開展講座。
“其實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有廣泛的民間基礎,只有屬于中國的才能夠走向世界”。趙書說,民間推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北京的空竹,“這在國外你找不到,而在北京的公園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玩空竹?!?br/>
趙書非常贊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制定保護辦法,使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工藝美術大師很好地傳承他的技藝。趙書說,其實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是保護人,因為他們是這些文化的攜帶者,“立法保護是非常必要的”。
■相關新聞
我國將迎來首個“文化遺產日”
本報訊 我國將于6月10日迎來第一個“文化遺產日”。首個“文化遺產日”的主題為“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國家特別設立“文化遺產日”,一是因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十分重要,二是由于這項工作艱巨,三是這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必須要有全民族的參與和全民族的文化自覺。
據悉,6月10日當天,具備開放條件的全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紀念館等,將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免費對公眾開放,營造全民參與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特寫
為北京胡同祈禱
在昨天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會場,合眾國際社的記者坐在第二排,斜對著發布會主持人郭衛民。在孫家正部長的開場白還沒有結束時,這位記者就高舉自己的左手,郭衛民果然把第一個發問的機會給了他。
這位記者說,大部分時間他都用英文提問,因為這是他的母語。但這次發布會是關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他試著用漢語,“我十分抱歉,我漢語水平比較低?!弊谂_上的主持人郭衛民以及孫家正部長聽到這里都露出善意的微笑。
他舉起手中的《北京和Beijing》一書說,“這是關于北京的發展,還有歷史文化保護的書”,他還愿意送給孫家正部長一本同樣的書。
這名記者提出,北京對一些城區進行改造重建時,某些措施對部分歷史文化項目造成了影響,“我希望部長保護北京的胡同,保護老北京”。孫家正說:“我認為你的批評很有意義。北京市委市政府,包括北京市規劃委員會,近幾年對類似問題也高度重視,包括從法律上對拆遷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以及擴大對故宮的保護范圍和建立更加廣闊的緩沖地帶?!?br/>
孫家正說,不管是就北京還是全國來說,城市改造是應該被關注的一個問題?!耙恍┚唧w事情,文化部、特別是我個人,應該我做的事情沒有做好,我接受你的批評?!?br/>
隨后,這位記者把書遞給了孫家正部長,孫家正接過書說,“很感謝你把這本書送給我,請你在扉頁上寫上一句話,并簽上你的名,我作為紀念?!?br/>
在發布會結束后,這位記者還上前同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交換名片。單霽翔笑著說他也想要這本書,“你應該在扉頁上寫一句,‘為北京的胡同祈禱’”。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郭少峰
(新京報 )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