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資源大國到文化產業大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5-2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日前在深圳考察文博會時強調:“文化是凝聚力、生產力、創造力?!薄拔覀兘ㄔO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創新型廣東,原動力應來自于文化的創新?!蔽幕且粋€民族生存的土壤,也是一個民族賴以繁衍、生息和發展最為持久的關鍵性因素。
文化產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先進文化的創新發展、繁榮文化事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衣食住行等物質需求得到一定滿足之后,消費傾向必然向文化方面轉移。然而,當前我省文化產業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很不適應,發展相對緩慢。因此,做強做大文化產業,是廣東建設文化大省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新經濟時代,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發展及其相關政策已經演化為國家策略和城市戰略在新經濟時代,諸多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英國等對傳統文化遺產的鼎力扶持和對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政策導向,使文化產業發展及其相關政策已經演化為一項國家策略和城市戰略。過去一直被我們視為文化“小國”的韓國,近年來文化產業迅速崛起,其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以“韓劇”為主要文化品牌的“韓流”,不僅在中國的年輕人中廣受歡迎,影響還波及到日本、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甚至俄羅斯及中東國家。韓國產品也借“東風”涌入中國,三星、LG、現代成為著名的韓國品牌,韓國的手機、化妝品、汽車、服裝、家電等都自然而然地成為中國市場的寵兒,而且貿易、投資也隨之迅猛增長。韓劇傳播的營銷策略,使韓劇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已逐步形成了以電視劇為龍頭包括旅游、出版、動漫等在內的“文化產業鏈條”。這些都充分顯示了文化產業所帶來的巨大文化效應和經濟效應。
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韓劇”的成功,不是某一部電視劇的成功,而是國家打造文化品牌的成功、文化產業營銷策略的成功。韓國政府于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國”的國策方針,把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并積極進行培育。如制定了有關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法規,設立文化產業促進機構;專門撥出巨額資金,對文化產業進行扶持;同時通過減免關稅稅收等手段,大力推進影視、音樂、網絡游戲等文化產品的出口;等等。這些都使“韓劇”等文化產業受益非淺,并推動了文化產業在世界文化貿易中的流通。反觀我國的影視文化產業,目前還缺乏在國際上真正叫得響的文化品牌,電視劇的價值實現形式還主要依靠廣告這種傳統單一的模式,獲益不多,又受制于投資方,失去了掌握市場的主動權。韓國成功發展文化產業給我們的啟示在于,一方面要注重打造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要有培育文化產業鏈的意識,加上國家的政策扶持,才能成功打造出文化產業的“航空母艦”。
既“引進來”也“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國內文化市場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面對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在文化產業上的崛起,我國的民族文化要走向世界,提高國際影響力,就必須著力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以此不斷增強文化的總體實力,努力使我國由文化資源大國變為文化產業大國。
廣東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文化產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長足進展。目前,已形成了新聞服務業、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業、廣電服務業、文化藝術服務業、娛樂業、會展業、廣告業、旅游業、電子信息業、文化產品制造業等比較齊全的文化產業體系。文化產業已成為廣東重要的產業門類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廣東具有進一步開拓文化產業得天獨厚的地緣人緣優勢和堅實的物質基礎,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景極為廣闊。應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繼續深入挖掘我省豐富的文化資源,大力開發文化產品,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尤其是加入WTO后,為應對境外文化產業“巨頭”的強勢競爭,應著力培育和發展一批跨部門、跨行業、跨媒體的文化產業集團,從而實現文化資源配置和產業組織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積極開拓國際文化市場。
在發展戰略上,應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文化藝術自身發展的規律,進一步推進文化產業與市場機制的結合,推進藝術生產、流通與高新技術結合;進一步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政策環境;加大文化領域的結構調整,著眼于社會文化需求,搞好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合理布局;運用高新技術,積極推動文化產品的多層次開發和網絡化服務,改造傳統文化,開發新興文化產業,努力提高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文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法規,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資、國有文化單位為骨干、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發展”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演出、展覽等文化中介機構的改革和發展,大力推進集約化、系統化、網絡化的文化產品營銷服務;建立健全行業自律機制,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維護行業權益,幫助指導文化產業各個門類健康協調發展;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開辟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積極鼓勵具有優秀文化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凡是有利于文化產業發展的,無論是國有的還是民營的,都應給予全方位的支持。
只有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核心,從廣東的實際出發,有選擇地精心培育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在國內甚至國際具有知名品牌和巨大影響力的文化產業集團,才能打造廣東文化產業的“航空母艦”,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來源:南方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