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成“新寵”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5-22]
專家表示,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開放的閘門不斷打開,文化產業正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爭相發展的“新寵”,中國新一輪招商引資爭奪戰已悄然打響。
三大優點
在第二屆文博會上,一些地方為了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落戶,可謂想盡了辦法。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蔣年云表示,這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對文化產業表示出如此大的興趣,這主要是因為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產業“魔力”驚人。由于投入低、消耗少、附加值高,切入文化產業,能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是門檻不高,啟動相對容易。中國歷史悠久,各地方都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這些都可以成為發展旅游、影視創作的絕好素材。
三是國家政策的導向作用。目前國家正在倡導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而創意設計、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符合產業調整的方向,可以享受眾多的政策優惠。正因為如此,一些有條件的城市開始將文化產業列入了未來的發展戰略。
三大制約因素
對于這些急于發展文化產業的地方政府來說,困難是不言而喻的,資金的短缺就把很多地方困住了。另一個問題是缺乏銷售市場。玉雕、漆器、首飾、陶瓷,很多地方都盛產這些工藝品,由于缺乏市場的刺激,沒有進一步加工提升品質,這些寶貝往往都淪為“地攤貨”。比資金和市場更讓人頭疼的是中介服務?!皼]有資金,我們可以找資金;沒有市場,我們也可以去找,但如果連哪里會有資金、市場的信息都沒有,我們到哪里去找?”廈門上弦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盧賢明說。
中介服務,特別是市場信息的匱乏使文化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圍城現象”。
(新華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