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30載7501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5-11]
搬家前整理舊物,我們兩口子決定哪些“故舊”隨遷新居,哪些歸于廢物扔掉。在取舍之間,有一只瓷茶壺抓住了我的眼球:白地印花,紅梅點點錯落在疏枝斜影中,熟悉的圖案,妻說:“這么老套的茶壺還留它干啥?”
器具造型很普通,一副俗家之物的模樣,但印花非??季?、細致,無疑是當年的精品。更有甚者,我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在它身上像是附著某種很神秘的色彩,不僅是因為產自“文革”時期,帶有那個時代的印記;它讓我想起了近年來被炒得轟轟烈烈的主席用瓷。拿有關圖片一比照,還真像;翻轉壺底,有“中國景德鎮”字樣??磥韮烧咧g也許有點淵源。
這只茶壺算是妻的隨嫁物品,而她娘家1976年從江西舉家回合肥,這是其中的一個小東西。此茶壺制作的時間早于1976年,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燒造主席用瓷,是1975年的事了,當時,由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家精心制作了一批代號為“7501”的主席用瓷,從中挑選了一部分送往北京,資料顯示,計有6套成品瓷器,釉上彩、釉下彩各三套,每套少的數十件,多的上百件。余下的產品按指令必須全部銷毀,結果并沒有嚴格執行,大部分封存入庫,上個世紀80年代后流傳于社會,時至今日,已經炙手可熱了。
從時間推斷,我手里的壺不可能是主席用瓷,它既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出那么精貴的身份,流傳的時間也對不上。不過仔細辨認,它和主席用瓷有一定的關系,主席用瓷圖案取材分別選用了桃花、梅花、芙蓉花三種花卉的圖案,而這三種花的圖案設計,是當年現成的,已經問世,按照上級的要求,生產這批主席用瓷也只是在現有生產工藝基礎上再做進一步的提煉、求精、深加工而已。
我手里的這把茶壺,采用的圖案應該就是3種花卉圖案中的一種——梅花,而壺底的銘文和主席用瓷的“7501”中,都有一個數字“1”,是否出自一個瓷廠之手?比如說是景德鎮第一瓷廠(或官方的景德鎮陶瓷研究所)的代號?從茶壺精致的角度看,這種可能是存在的。
茶壺生成的年代要略早于主席用瓷問世的時間,由此推測,生產茶壺的瓷廠可能參與了主席用瓷的設計生產。
本來是準備廢棄的東西,因為身上烙下一種特定時代的痕跡,被愛好收藏的我高看一眼,又因為它和主席用瓷像是存在某種關聯,我恭敬地把它擺放在書架上,留待以后有機會做進一步的考證,但是因為它給我留出了足夠的想像空間,收藏的樂趣也就產生了。
(信息來源:陳亞戈/安徽)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