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師鐘情根雕書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4-08]
曾在廣東省首屆民間工藝精品展中,以歷時半年創作的巨幅根雕書法作品《岳陽樓記》獲得創新獎的廣東省揭陽市退休教師黃傳銘,近日在其根玩室舉辦根雕作品展覽,好評如潮。
根雕書法就是以樹根作為漢字的點畫,將其固定在木板上,而成為一幅書法作品?,F為揭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的黃傳銘兒時愛玩樂,青年學技藝,老年修養生,他對書法素來喜愛。其中對根雕書法特別鐘愛,認為它既有中國傳統的書法美,又有立體形象,線條流暢,更具觀賞價值。10多年來,黃傳銘從學習書法轉向玩起根雕書法。其獲得廣東省首屆民間工藝精品展創新獎的《岳陽樓記》根雕書法作品,長2.56米、高l.67米,整篇共由365個根字組成,全部用天然樹根雕塑而成,根雕字嵌在12塊條形杉木板上,最大的字約10厘米見方,最小的字僅l厘米見方。這是黃傳銘自2003年12月中旬至2004年7月間10次上山采根,歷時180多天精心雕塑而成的。樹根書法《岳陽樓記》,全部采用相思樹根巧妙組合而成,在樹根粗細曲折的變化下,形成狀若狂草的奇文。
黃傳銘今年64歲。退休后,他辦了個“根玩室”,以苦練書法和研磨根雕藝術作品來陶情養性,安度幸福的晚年。他鐘情根雕藝術,并把傳統的書畫藝術與根雕藝術結合起來,創作的根雕書法獲得了成功,深受行家的好評。
根雕書法之美出于苦———費工費神。每次創作作品,黃傳銘都要煞費心血。一幅根雕書法的誕生,從作品的構思、字形的大小、木板選擇及章法布局等,都要先在心中成稿,然后再到自然界去找木質好、形態奇,又符合字形所需的樹根,回來后,又要進行篩選、修整,更要待其濕度適合時,才能固定在木板上。字釘好后,除要按章法布局修改外,又要等樹根晾干后再上墨,這更是要小心翼翼,因為每一個點(劃)都要涂上三面(上、中、下),又不能把墨抹在木板上,然后再落款蓋章,加上圈飾,等油墨風干后才可上油漆。至此,一幅樹根書法作品才能問世。
如今,年近古稀的黃傳銘又在自己的“根玩室”舉辦了規模不小的“根雕藝術作品展”,并為群眾撰寫春聯。他說,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切磋技藝,促進民間文藝的交流和發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