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塵封的清代外銷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3-03]
18、19世紀的清代,我國大量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繪畫,制作它的店鋪稱其為“洋畫”,來華購買的外國人,又叫它為“中國畫”。這是一種很奇特的繪畫,它的興起和消失,不過百余年,真可謂“曇花一現”。而它的繪畫主題,幾乎涵蓋了當時中國社會生活和自然風物的方方面面。它的畫種有油畫、紙本水彩畫、通草紙水彩畫、反繪玻璃畫等。它一出現在西方國家,立即艷驚當世,風靡一時,公私競相收藏。然而一百多年來,它在國內卻鮮為人知。一位清末的繪畫評論家評價它“雖工亦匠,不入畫品”,正是這種傳統的繪畫見識,使它們只能遠流異域,絕緣故土。歷史 終于翻過了沉睡的一頁,逐漸拂去那些撒在外銷畫上的帶著偏見的塵埃,展露出它那絢麗多彩、賞心悅目的面容,最近幾年,外銷畫已日益受到收藏家們的青睞。
世藝網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