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陽再次發現戰國楚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2-25]
專家稱楚文化在湘發展序列基本確定
繼1986年和1992年在湖南省岳陽市境內分別發現高等級楚墓以來,在該市高泉山,考古工作者再次發現一座高等級楚國貴族墓。日前,該墓中出土的一批珍貴隨葬物品及棺槨被考古專家成功修復。專家認為,該墓的發現和發掘對湖南楚文化的考古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填補了岳陽市楚文化考古編年的空白,使楚文化在湖南的發展序列基本得到確定。
據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郭勝斌介紹,去年上半年,在汨羅市司法局的基建工地上發現該墓葬,為一棺一槨。由于基建施工的影響,墓口與墓底都受到一定程度破壞。經過搶救性發掘,考古工作者在墓葬內發現了一些青銅器、鐵器、木器和漆器,其中包括青銅劍、戈,青銅劍帶有劍鞘,青銅戈上刻有楚篆銘文。
墓中還發現一個放有小鐵刀的小方漆盒,另有兩塊玦與一把弓,弓弦已經腐爛,弓已經變直。從兵器的形制來看,這些兵器當為戰國時期的物品,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郭勝斌認為該墓應為戰國早期楚國貴族墓,墓主身份應是士元一級的貴族。
專家介紹,目前洞庭湖區先秦時期的古代文化和文明的形成有兩個課題值得深入研究,一是商文化的影響是否過長江,二是楚文化到底何時到達洞庭湖區,進駐江南。后一個課題一直懸而未決,在學術界爭論不休。而岳陽市的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成了解決該課題的關鍵。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岳陽縣筻口發現了一座春秋時期的楚墓,并從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禮器,但由于這僅僅是一個孤例,因此尚不能證實楚文化進駐江南的時期。1992年,考古人員再次在汨羅市水泥廠附近發現春秋中偏晚期的楚系墓葬,該墓也是士元一級的楚國貴族墓。
據此,有關考古專家初步推定,在春秋中晚期,楚國的勢力就已經入駐洞庭湖區的岳陽一帶。而此次汨羅市高泉山楚墓的發現,再次證明了在春秋中期后岳陽地區已經納入了楚國的版圖,這也與“楚武王滅羅(當時汨羅一帶為古羅子國的范圍),楚文王遷羅”的歷史記載相吻合。這3處同期墓的相繼發現,對楚文化考古研究意義重大,考古專家通過研究,初步勾畫出楚文化在湖南的發展序列,使楚文化到底何時到達洞庭湖區這一課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光明日報 (記者龍軍)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