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是印有中國字的衣服,不管懂不懂,老外都愛!”臺北故宮販賣部的業者如是說,“故宮一年的品牌授權營收約二億元(新臺幣,下同),這個數字,其實可以再翻上十倍到二十億元!”據臺媒報道,這二十億元,其實只是全球每年約二百億美元國際藝術授權產值的千分之三。臺北故宮身為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擁有最瑰麗精華的中國文物,最有機會在全球各地的中國熱潮中大展身手,開創“故宮”品牌,故宮正是臺灣含金量最高的品牌。
臺業者說,在2000年前,北京故宮的周邊授權商品,品質依然與世界一流博物館有很大差距,但這五年已迎頭趕上?,F在,北京故宮更趁著2008年奧運會的氣勢,一方面大舉修繕紫禁城宮殿群,一方面加速開發各式周邊商品。兩岸故宮從競爭或合作所產生的火花,將是推動中國藝術授權產業的最佳爐火。
目前,故宮中國文物典藏精品的發言權,已從臺北轉向北京。從參觀人數上,每年一百五十萬人次的臺北故宮,拼不過北京故宮每年達八百萬人次的龐大數量。在典藏數量上,臺北故宮六十五萬件的館藏,比不過北京故宮的一百五十萬件。
不過,兩岸文物專家都同意,當年故宮文物運過臺灣海峽,箱子里的宋代書畫、宋元明清瓷器珍藏,最精華的部分成了最先收拾的“細軟”,優先運到了臺灣。這些最精美的中國文物,就使臺北故宮在全球中國熱里,擁有的最大發言權。
占臺北故宮參觀比率達30%的日本游客,是僅次于中國人的最大族群。擔任臺北故宮導覽志愿者達九年、也是國際職業婦女協會會長的許峰美說,日本人來此一定看王羲之書法。因為,日本文字的片假名、平假名,都脫胎自草書。而王羲之的草書,正是日人喜愛的字。由此推之,只要從王羲之的字,經過商業設計賦與新生命的故宮“王羲之”牌,將會是風行日本的時尚商品。
報道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林曼麗,計劃落實故宮成為“復合經濟體”。雖然臺北故宮也屬于公有單位,是非營利部門,過去沒有經費的壓力,但在臺當局每年固定刪減預算的情況下,故宮也開始找出路自籌財源,為財團法人化準備。
在臺北故宮財團法人化的過程里,如何創造復合經濟體平臺?如何廣招全球企業共襄盛舉?如何利用故宮館藏,為古老文物創造新時代的產值?這就是從故宮挖寶的挑戰。
從事藝術授權產業的藝奇藝術授權執行副總經理范子凡建議,在臺北故宮尚未財團法人化的情況下,品牌授權可委托專業公司,協助進行全球品牌授權,否則,故宮一家家談,實在太累。以大英博物館為例,就下設三家公司,專門負責不同的營運項目;例如大英博物館公司,就負責零售、文化旅游、出版與產品研發。
每年贊助一萬名偏遠地區小學生到臺北故宮參訪的臺積電文教基金會,是推廣故宮最力的推手之一。臺積電副董事長、臺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說,故宮品牌要打響全球知名度,與全球各博物館進行大規模聯合展覽是不可或缺的。
擔任過一年臺北故宮導覽志愿者的力晶半導體副董事長蔡國智建議,故宮應該善用網絡科技的力量,有系統、有組織地將精華文物建立網絡博客討論區,依當下的環境氣氛,主打或炒熱不同文物。將來,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上完整的討論與介紹,擁有故宮導覽志工的素質,并能藉由網絡的力量擴散到全球。
蔡國智說,尤其可善用臺北故宮達三百人的導覽志愿者。這群學有專精、文物素養扎實的故宮志愿者,都是長期親近故宮珍藏的業余專家,更常組團出境考察文物、逛遍各地博物館,這批人能貢獻大量引人入勝的藏寶資料,結合最生活化的例子在網絡上說故事。這些內容,將成為故宮寶藏邁向獲利的“達文西密碼故宮版”。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來源:中國臺灣網 (言恒)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