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七千年窯火溫熱穿越時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2-17


      “民窯民用”歷史實用器具展全面展示古代民窯發展軌跡

      近日,一個體現中國百姓歷史上的實用器具的展覽—“民窯民用”在福田區東園路八仙樓文化驛站拉開序幕。這次展覽是深圳首個以民窯陶瓷為主題的展覽,展出了鮑傳江近年來收藏的兩百件套民窯陶瓷收藏品。鮑傳江作為深圳一個優秀的藝術評論家、文化學者,長期以來在故紙堆中重溫先人的生活背景和文化氛圍,力求從中尋到解碼中國文化的鑰匙,一直默默耕耘,他稱自己是“為文化產業填充內容的人”。

      從7000年前的紅山陶開始,到文革時期書有“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的瓷碗,粗糙的陶瓷作品帶領觀眾走入了數千年的歷史長河,并且體現了收藏人深沉的人文關懷。本次展覽將持續到4月26日。

      “民窯”:銘刻歷史的足跡

      在回顧自己的收藏之路時,鮑傳江稱自己跟陶瓷很有緣分,他出生在安徽淮南的一個陶瓷之鄉,那里的民窯歷史上溯至隋朝,而他的父親就是那里的窯工,他自己也在那里做過畫工,對陶瓷燒制的流程比較熟悉。90年代初來到深圳,在工作之余一直收集陶瓷,在整理故紙堆的同時,他內心一直有一個強烈的呼聲:“傳統的滋養,是一個人、一個城市后發力的基礎。而目前我們在現代化過程中之所以遇到這么多挫折,就是因為我們對傳統的不重視?!?br/>
      何為傳統?陶瓷作為我們國家的象征不是偶然的,它的實用性和觀賞性與每個中國人息息相關;瓷器的出口對西方的發展也極為重要,西學東漸的同時應該看到東方文化對西方文明的潛移默化。因此,陶瓷的歷史是中國人審美、造型的歷史,這種工藝唱出了同時代世界上工藝水準的最強音。而陶瓷的制作與收藏,順理成章成為中國幾千年源遠流長的傳統之一。

      有人說,中國人歷來都是收藏家。在古代,君王收集萬里疆域、三宮六院,文人墨客收藏文房四寶、陶瓷書畫。收藏是體現一個人的品位與財富的重要象征,同時體現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宋代之前中國沒有專門的官窯,官方的瓷器都是通過官搭民燒來實現,即官員們指令某些優秀的民窯承辦官方的用瓷。到了宋代之后,官窯與民窯分開。長期以來,官窯瓷器因為做工精細、數量少、升值快,令無數收藏家、愛好者們為之傾情,并被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被供在神龕上。相比之下,民窯生產的瓷器卻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近年來,民窯瓷器在拍賣市場的價格穩步攀升,但在大部分人心中,以實用器具為主的民窯產品也難以與觀賞性聯系起來。

      但鮑傳江卻鐘情于這種粗糙而實在的器具,他認為在它們身上體現了民間審美、造型的歷史,并在展覽開篇將其詩化地表達為:“這些被正史忽略了的花兒草兒,頑強地與傳統、文化和清新的風、清澈的山泉一起滋養過我們的列祖列宗?!币虼?,民窯陶瓷是陶瓷這一悠久的大傳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了解和挖掘中國的文化有著不可忽略的意義。

      “民用”:穿越時空的溫情

      鮑傳江介紹,民窯燒制的瓷器與官窯相比,有著更為可貴的特性。首先,它是窯工們為與他同階級的勞苦大眾制作的,因此包含著創作者的情感,同時也蘊涵了該時代的密碼,比方說紅山窯陶器就體現了氏族社會的特點。同時,民窯因為沒有督造官、工頭的呵斥訓誡,因此窯工們可以隨興所至,不斷地試錯,每一個器具都可以舒展出一幕幕關于勞動場景的想象。更重要的是,民窯的作品都是在平民百姓家流傳,因此那一件件并不精致的器具身上凝結了祖輩對后輩的祈愿或是勸誡,“麒麟送子”、“和合二仙”、“福祿壽”等吉祥圖案出現的頻率極高,那種穿越時空的拳拳之意令今日的人們感同身受。

      他選擇收藏年代各異的碗、碟、罐、壺以及與吃喝相關密切的油燈、燭臺等實用器,更是體現了對日常生活的關注?!爸袊拿耖g文化是一個很穩定的系統,比宗教更穩定,通過言傳身教頑強地傳遞下去。這些民窯陶瓷,沒有花哨的外表,描繪的都是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近山遠水,與大自然形成一種交流。這些都體現了祖祖輩輩生活的痕跡,承載了文化的脈絡,這些東西從我們的爺爺奶奶的手中流傳下來,形成了我們文化演變、流傳最妥貼的證據?!?br/>
      “民窯民用”:收藏回到民間

      七千年窯火,溫熱煥然;二百件藏品,手澤敦厚。

      七千年的一剎那被壓縮在一個個展柜里,眼前的盤兒杯兒靜靜地躺著,默默向觀眾展示它們曾經見證過的滄桑和美好。我們也許還記得祖父輩的床下堆了一大堆碗碟,在厚厚的塵土中逐漸被遺忘;被遺忘的,或許還有曾經拿著碗的那雙粗糙的大手。

      在深圳,這類私人收藏的展覽不多,因此這個展覽的意義更為突顯:喚起人們對歷史的回憶,重視在我們國家、在我們的民族長河當中曾經有過的東西,并且對它們進行保護。國家提倡建立和諧社會,而傳統的民間文化中就蘊藏著可以借鑒的寶貴資源,民間日常生活的遺跡正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和諧與快樂。

      因為民窯陶瓷沒有官窯的那般禁閉森嚴,因此不少成品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轉移、流失,尋找不到出處,無法被學者收編,變成無名無姓的“孤魂野鬼”,而這些“孤魂野鬼”正散布在全國各地的文物市場當中。文化驛站的負責人張之先說:“只有官方的、沒有民間的歷史,我們不稱其為真正的歷史。民窯陶瓷作為陶瓷史很重要的一部分,容易得到,卻往往讓人忽略?!滨U傳江希望有識之士可以貢獻出力量,能夠對這些民間文化有所關注。

    (信息來源:新華網廣東 梁婷)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