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中國油畫第一村賺錢:像麥當勞一樣生產油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2-07


      繪畫作品的價格不能是顏料、紙張和畫家勞動時間價值的簡單相加,這是一個簡單的公理。但是深圳的一個村落,卻偏偏以這樣的價格把自己“生產”的油畫行銷世界。

    1月27日,原廣州美院院長、著名油畫家郭紹綱的“郭紹綱教授油畫新作品展”在大芬油畫村展銷中心開展。作為首位在深圳布吉鎮大芬村辦畫展的著名油畫家,郭教授表示:“讓我來開個頭吧?!倍蠓颐佬g產業協會的副會長黃廣才先生告訴記者,邀請郭教授來開畫展,是為了讓大芬畫家看到高水準的作品,向名家學習,提高藝術水平。

    近年來,大芬倍受藝術界和媒體的關注,同時也飽受爭議。一方面,年銷售油畫100萬張,銷售額達上億元,占領世界油畫市場60%等一系列讓人咋舌的數字使其“中國油畫第一村”的頭銜當之無愧;另一方面,很多人對大芬“像麥當勞一樣生產油畫”的方法頗有微詞,認為這是對藝術的貶低。

    把油畫變成產品

    大芬,一個面積只有4平方公里、本地居民僅300余人、曾經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的小村落,如何成為擁有300多家畫廊、5000多名油畫從業人員的油畫制作銷售中心?這一切要從一個機緣巧合說起。

    1989年,香港畫商黃江帶著20多名學生來到大芬,租用民房做油畫的加工、收購和出口。用黃先生自己的話說,之所以選擇大芬是看中了其房租的低廉和靠近香港的地理優勢。

    黃江從香港和海外接來訂單,在大芬制作和加工,因為成本的優勢,很快在海外市場站住了腳。隨著生意的擴展,黃江招收了更多的學生和畫師來幫助他完成訂單。為了提高效率,他們采用流水線的方式,將油畫的制作過程分成幾道工序來完成。后來,黃先生的一些學生又開了新的畫廊和油畫工作室。油畫產業在大芬迅速蔓延、漸成規模。隨著大芬知名度的上升,一些原創畫家也開始進駐大芬,依托大芬市場展示自己的作品。

    去年11月,首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大芬設立了分會場,一夜之間讓“中國油畫第一村”的名聲廣為傳播。

    用行畫占領市場

    提起大芬,人們就會想到行畫。但一直以來行畫是個模糊的概念,有人認為名畫臨摹本就是行畫,有人認為大量制作、低檔低價的作品就是行畫。對此,大芬的龍頭企業、深圳集藝源油畫公司董事長吳瑞周的解釋是,行畫就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畫。他說,現在大芬不只有名畫復制品,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創作品,但是作為商人,我的眼睛總是瞄準市場。大芬的市場80%以上在歐美,西方人喜歡色彩,我們就在色彩上下功夫。我給畫定價格不看畫家的名氣,而是根據畫的成本、制作過程、在市場上值多少錢、能不能在短時間內賣出去,這就是行畫了。行畫并不都是低檔畫,也有很多高質量的作品,但價格比較低,是其主要的特點。

    那么,行畫算不算藝術品呢?吳先生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外國畫商以2200元一張的價格從大芬買了8幅畫,后來又被一個中國企業家從巴黎以每張1.6萬元的價格買回來。這位企業家無論如何不相信這些畫來自大芬,他說這是在巴黎的藝術展廳作為藝術品來賣的。

    吳先生說,相似的故事還有很多,藝術的概念本身就是朦朧的,看待藝術的眼光不妨平和一些,用藝術來轉換財富沒什么不好。


    令評論家難以接受

    據大芬美術產業協會的秘書長劉慶介紹,聚集在大芬的5000多名油畫從業者來自全國20多個省,多為畫工和學徒,也有20%左右畢業于正規美術院校。他們在大芬或臨摹名畫,或將客戶提供的風景和肖像照片加工成油畫,或根據訂單畫高質量行畫。他們雖然拿著畫筆,卻似乎與藝術家的名稱無緣。

    而完全瞄準市場制作油畫的大芬模式,顯然不被很多藝術家所接受。

    大芬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馬英良告訴記者,大芬真正的原創畫家不超過30個。一位畫商說,近年來雖然來大芬的畫家不少,但是也有很多不能接受這種方式而離開的。

    深圳文博會期間,大芬村作為分會場舉辦一次書畫拍賣會,擬邀請一些深圳油畫協會的會員參加,但很多畫家對大芬的做法非常反感,因此拒絕了這一要求。顯然,許多畫家不希望自己的名字與大芬聯系在一起,更不想將自己的作品與流水線制作的行畫相提并論。

    此外,不少人對大芬油畫在國際市場上會給中國油畫帶來什么樣的名聲深感憂慮。一位評論人士說:“中國的電器、服裝在國際市場上往往是廉價產品的代名詞,難道中國油畫也要步此后塵?電器、服裝主要的是實用價值,可藝術品呢?如果也廉價,那還能剩什么?如果中國油畫給人的感覺只是廉價,很可能影響那些嚴肅畫家在國際上的聲譽、價格,對中國藝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十分可怕?!?br/>
    想提高藝術含量

    大芬畫家馬英良也承認,目前大芬的大部分行畫沒有什么收藏價值和投資潛力,它僅僅是一種裝飾品,但這并不意味著將來。大芬的口號是“藝術與市場對接,才華和財富轉換”。大芬真的可以讓藝術與市場相得益彰嗎?它可以讓藝術實現其價值?

    對此,劉慶秘書長說,大芬現象是應市場的需求而產生的,其經濟上的收益自不必待言。即使從藝術的角度,也有其存在的價值。一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都喜歡《蒙娜麗莎》,但原作畢竟只有一幅,大芬的行畫滿足了喜愛藝術的普通人的需要。畫家和畫匠的爭論曾一度在大芬內部也很激烈,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大芬的做法。文博會期間,我們召開了中國 (大芬)美術產業發展論壇,很多專家也都肯定了大芬的做法。我們認為,社會的需求才應該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對于如何提高大芬作品的藝術含量,劉慶說,即使是行畫,大芬現在的作品與數年前相比也有很大提高。對于來到大芬的幾十位比較有名的原創畫家,大芬非常重視,出資組織他們去全國各地寫生,鼓勵他們創作原創作品。希望大芬作品在整體水平上提高檔次。

    馬英良算是大芬原創畫家中的佼佼者,他告訴記者,他堅持不畫行畫,因為他創作的作品是要被別人收藏而不是裝飾。他之所以來到大芬,是因為希望能夠靠近市場。

    馬英良創作的西藏題材和客家題材的油畫作品在大芬都獲得了相當的認可,但有些畫他拒絕出售,是因為要積累作品將來開畫展?,F在除了作畫之外,馬英良還擔任著大芬文化實業有限公司的藝術總監。他說,每天都接到很多電話,越來越來的原創畫家都希望來大芬。

    看來,靠行畫起家的大芬并不滿足于做油畫批銷中心,而是悄悄醞釀著向真正的藝術殿堂蛻變。

    讓西方逐漸接受

    毫無疑問,油畫最大的市場在歐美。有資料顯示,占美國人口60%左右、家庭年收入在3萬元至10萬美元之間的中產階級家庭,平均每個家庭的掛畫數量為30幅左右。而作為日常裝飾品,這些畫還會時常更換,其需求量可想而知。

    大芬能夠打入歐美市場,最初是靠臨摹名畫,以低成本、低價格占領市場,又慢慢通過對西方市場的摸索,針對不同市場來搞原創。吳先生說,成功離不開對市場的把握,美國人喜歡顏色鮮艷的畫,澳大利亞人喜歡顏色重一些的畫,我知道把什么樣的畫賣到哪里。最近我們去了埃及考察,通過考察也帶回了客戶,我們就再創作針對中東、北非市場的畫。

    外界流傳著大芬占領世界油畫市場60%的說法,對于這一數字,大芬人自己也不敢確定。但是,大芬油畫在西方甚至在世界油畫市場都占很大的份額,是可以肯定的。

    讓大芬人自豪的是,以前大多數西方人并不認識中國人畫的油畫,但是現在他們開始接受大芬的油畫。一位畫家說,我畫中國的風景畫,畫桂林、九寨溝,也試著創作民俗題材的畫、少數民族風格的畫,外國人一看,也很喜歡。從這個角度來說,大芬也把中國文化傳播到了西方。



    (陳晰)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