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揭秘云南水下金字塔 疑為古滇文化遺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6-01-06


    1992年,從小生活在云南澄江撫仙湖邊的職業潛水員耿衛,在水下發現了大量人工建筑的遺跡。2001年6月,中國首次湖泊水下考古在撫仙湖進行,參與專家各抒己見,水下遺跡的“身份”依然撲朔迷離。這些建筑究竟是誰人所造?據悉,近日研究者們對這個遺跡身份的認定有了新發現,記者遠赴云南進行了探訪。

    撫仙湖水下發現類似金字塔的高大建筑和類似羅馬斗獸場的圓形建筑

    2005年12月19日,耿衛在云南澄江縣向記者披露了近兩年來水下考古的最新發現,一張張金色的聲吶掃描圖顯示出水下城市宏偉的輪廓,令人驚詫。

    耿衛介紹說,目前已經探明的古城遺跡面積已達2.4平方公里,規模不遜于上世紀70年代的澄江縣城,主要建筑共有8個,其中兩個高大階梯狀建筑和一座圓形建筑最為重要。

    其中一座高大的階梯狀建筑共分三層,底部寬60米,第二層寬32米,頂層寬18米,整個建筑高為16米,從聲吶掃描圖上可以看出,它的臺階非常整齊對稱。

    而另一座階梯狀建筑氣勢最為恢宏。它上下共五層,第一層底部寬63米,第二層寬48米,第三四層倒塌比較嚴重無法仔細測量,第五層寬27米,整個建筑高21米,類似于美洲瑪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層大的臺階之間都有小臺階相連,其中第一級大臺階從底部有一條筆直的小臺階直通而上。

    對于如此高大的建筑,“在水下只能看一個局部,它的臺階很大,根本感覺不到是臺階,再向上走,發現又有一個臺階,看到倒塌的一堆石頭本以為是個建筑物,實際上只是建筑的某一個部件而已?!苯洺Ec水下遺址親密接觸的耿衛如此描述。

    此外,在這兩座建筑中間還有一條長300多米,寬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狀的石板鋪成,石板上面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幾何圖案。在另外一片區域里,耿衛還發現了一座圓形建筑,底部直徑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別出臺階,該建筑北面倒塌得比較嚴重,東北面有個缺口,形狀類似于故羅馬的斗獸場。

    高大臺階式建筑可能是祭臺,圓形建筑與古滇青銅器文物上的圖案近似

    專家認為,高大的臺階狀建筑很可能是祭臺。他們的主人會是漢代俞元城的居民嗎?

    在云南晉寧石寨山曾出土大量古滇國時期的青銅器,耿衛仔細觀察后發現,很多青銅扣飾(一種青銅質地的圓形小飾品)上都有臺階式建筑的圖案,有的上面還有用于祭祀的桿欄式建筑圖案。他認為,這表明祭祀活動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經相當重要,那些高大的臺階式建筑就是古滇人祭祀活動的遺存。

    更令人稱奇的是,刻畫在一些青銅扣飾上的環形臺階式建筑圖案,幾乎與水下發現的圓形建筑形式一模一樣。青銅器上的環形臺階式建筑分上下兩層,第一層有十余人,第二層有三四個人,坐在臺階上觀看斗?;蛘咂渌硌?。耿衛認為,水下圓形建筑就是扣飾圖案描繪的原型。曾有專家認為,圓形建筑是娛樂設施或是體育場,耿衛表示不能贊同,“如果把它認為是舞臺建筑過于奢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行為?!?br/>
    目前,關于古滇國的考古成果幾乎全都集中在墓葬和文物的出土上,曾經興盛500余年的古滇國沒有發現任何生活建筑的遺跡,這更讓耿衛猜測,湖底高大的建筑與青銅器上的圖案相似絕非偶然。

    水中石上的“海馬蹄印”可能是古滇人插立木修房的基礎

    在撫仙湖的眾多傳說中,關于海馬的傳說最為離奇。據說這種海馬可以在湖面上奔跑如飛,經常在晨霧中出現,霧散后潛入水中,在古縣志中多有記載。

    耿衛認為,撫仙湖水位很低的時候,在很淺的地方露出的石板上,人們可以看到直徑在8-15厘米的孔洞,形狀酷似馬蹄印。在水下建筑上,他也發現很多類似的孔洞,有些內部邊緣還有石釘,最初他一度以為這些孔是來連接石板的,后來發現這些圓孔插上木樁,再用繩子連接起來,會形成一個規則的長方形。

    考古學家通過研究古滇文明的青銅器圖案發現,古滇人的建筑主要是以桿欄式建筑為主,這種桿欄式建筑是先用竹木搭成房架,底層懸空,再修墻而形成的建筑。耿衛認為,利用石板孔插木形成的長方形,完全符合桿欄式建筑的基礎。他由此推斷,所謂海馬的腳印就是桿欄式建筑用于插立木的基礎,撫仙湖水下古跡一定與古滇文明有著直接的聯系。

    規模不遜瑪雅文明,對其研究將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課題

    在云南澄江縣的歷史上,有史可查的有三個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后來在史書上神秘消失,這是很多專家傾向于認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的原因。然而,耿衛卻在“俞元”兩字上動起了腦筋,“俞”在古漢語中有“最、最初”之意,而“元”有“原始、根基”之意,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最初的高大的根基”。

    耿衛說,“和其他的古代文明遺跡相比,撫仙湖水下遺跡的規模絕不遜色,擁有超過21米的高大建筑,這在瑪雅文明遺跡中都是不多見的。對它的研究將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困擾考古界多年的古滇文明的謎團,很可能透過撫仙湖水下古跡揭開?!?br/>
    鏈接:古滇文明的由來

    公元前279年,楚國大將莊硚率領大軍,直撲滇地(現在的云南地區),征服了當地的少數民族。正當莊硚準備班師回國之際,偏偏趕上秦國入侵楚國,切斷了他回國的后路。莊硚索性就在滇地稱王建國,史稱“莊硚王滇”。

    到了漢武帝時代,中央王朝把滇國所在區域設為“益州郡”,下轄24個縣,滇王成了名義上的統治者,古滇文明逐漸衰弱,融入中原文明。由于缺少文字記載,關于古滇國的一切,逐漸湮沒無聞,成了一個無人知曉的歷史之謎。

    水下尸體的傳說

    撫仙湖附近的老百姓都傳說,尸體在撫仙湖內不腐爛,姿勢是男前傾,女后仰。有媒體報道還說,耿衛在發現遺跡的同時發現了“數不清的尸體”,記者就此向耿衛求證。

    耿衛表示,他在撫仙湖潛水從沒有發現過尸體。所謂尸體不腐的傳說,是因為很多年前人們曾從湖中打撈出一具孕婦的尸體,尸體表面已經臘化,并沒有腐爛。也有一艘直升機在湖面失事落水,飛行員尸體六十多天后被打撈出來時,面目依然如同剛剛去世。他推測主要原因是湖水很深,底部溫度極低的緣故。而在水中“男尸前傾,女尸后仰”,撈過尸體的潛水員都是這樣說,原因現在還沒有弄清。(董毅然)


    北京科技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