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專業簡牘博物館開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12-27]
中國首個專業簡牘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26日在長沙正式開館,并將在未來一周免費對外開放。
簡牘是中國古代在發明紙張前最重要的書寫、閱讀工具之一,它是以竹、木制成簡條,再用絲線捆扎聯結,其中以竹為材料的稱為簡,以木為材料的稱為牘。
長沙是我國出土簡牘數量最多的城市。1996年,考古人員在長沙走馬樓遺址中發現了10余萬枚三國孫吳簡牘,超過二十世紀我國所發現的簡牘總和。極高的史料價值,使它被認為是中國繼殷墟甲骨卜辭、敦煌文書之后的又一“世紀考古大發現”。
位于長沙市白沙路上的長沙簡牘博物館占地30畝,采用館園結合的建筑形式,總建筑面積141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為5000平方米,總投資7806萬元,歷經5年建成。該博物館主要分為陳列展示、文物專庫和研究整理三大部分,是目前國內外唯一一座集簡牘保護、整理、研究和展示于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
長沙簡牘博物館在重點展出長沙吳簡的基礎上,還對中國簡牘、世界文字載體、商周青銅器、楚文化文物以及兩漢遺珍、唐代長沙窯瓷器等做了詳細的展示和介紹。另外,館內還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還原了長沙走馬樓古井發掘現場,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年10余萬枚三國吳簡出土時的場景。
新華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