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爭相將故宮仿品請回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12-12]
日前,包括字畫、200件故宮博物院的館藏國寶仿制品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正式展出,吸引了不少買家和市民前來捧場。開展還不足一周的時間里,這些國寶仿真品已勁售了20多件,有些字畫因為同時被幾個買家看中。競購之余,不僅買走了所有的現貨,而且摘走了展出的樣品,還有一些沒有拿到字畫的人只好訂購。
被仿真品均為國寶
今年是故宮博物院成立80周年,為紀念這一院慶,早在兩年前,國家文物局便特許將200來件由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書畫、陶瓷進行仿真復制,每件復制品全球絕版發行100件。6日,這批“仿真國寶”抵達深圳,讓深圳人大飽眼福。
據了解,在對仿制對象的選擇上,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們從故宮收藏的近40萬件瓷器中選取了青花、五彩、粉彩、顏色釉12件代表文物;從院藏7000件琺瑯器中篩選出包括尊、瓶、碗、壺等10件畫琺瑯和掐絲琺瑯。其中有五彩鴛鴦蓮花蒜頭瓶、黑地描金壽桃蓋瓶、青花錦雞花卉圖鳳尾尊、掐絲琺瑯松竹梅紋出戟瓶、掐絲琺瑯八紋三環尊等。專家證實,所選文物無論是器形紡飾還是制作工藝,都與原物基本一致,最能反映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全貌。
此次復印制的151幅書畫藏品均屬項級國寶,如我國歷史上第一張山水畫—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此外還有蘇軾的《人騎圖》、唐寅的《事茗圖》、陳洪綬的《戲嬰圖》、朱耷的《芭蕉竹石圖》、郎世寧的《郊原牧馬圖》、《午瑞圖》等,前后綿延1000多年,體現了中國書畫藝術傳承、發展的軌跡,代表了各個時期的流派和風格。涉及我國書畫歷史之長、作者之多、流派之廣、藝術體系之完整都是空前的。
這200多件仿國寶的原件每件都有來頭、要么是孤品、要么是傳世之作,其中很多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的文物都是首次向社會公開。因為過于珍貴,基本上是養在倉庫里,極少對外展出,也是通過仿真制品,才得以展露于世人面前。
標價由幾千到數萬
在展覽現場,記者看到展品標價低的有兩三千元,高的達數萬元。據悉,標價是專家們考量了原作的價值、制作工藝、制作成本等確定的。
在一尊名為“五彩鴛鴦蓮花蒜頭瓶”的仿真瓷器面前駐足很久的朱姓老夫婦來自于沈陽,朱老先生對收藏無比熱愛,花錢來購置心頭所好是在他退休之后。老先生表示,知道深圳舉辦這個仿真國寶展,所以他專門趕來觀看。對于仿真品的價格,朱老先生表示可以接受,他認為這種仿真制品不僅擁有觀賞和收藏價值,而且因為其制作的難度,它還有一定的增值空間。
據悉,購買仿制文物,多是作為家居擺設、贈送禮物等用途。而買家購買仿制品,則是為了鑒寶。一位有十幾年收藏經驗的玩家告訴記者,雖然是仿制品,但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而其評定的標準主要有三點:即看原作價值、看仿制技藝、看名聲。有一位購買了一尊“青花錦雞花卉圖鳳尾尊”仿真品的買家告訴記者,故宮真品僅存一件,現為博物院珍藏,像這種價值連城的文物普通老百姓很難擁有,而購買仿真品多少可彌補些遺憾。
相關鏈接
仿制品也具收藏價值
收藏市場的日益繁榮,導致了古玩字畫的贗品層出不窮、充斥市場。它們大多做工粗劣,有些甚至是做假者的臆造之物,毫無藝術價值,更別說收藏價值。這些只能算是假貨、贗品,根本不能稱之為仿制品。
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文物商品越來越少,仿制品的出現滿足了不同層次收藏者的需求,因為文物的精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可能讓每位收藏愛好者都能擁有,所以人們可以通過仿制品來欣賞和領略古人的精湛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好的仿制品同樣存在較高的經濟和收藏價值。
目前國內比較熱門并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可的高檔仿真品大都以仿制國博、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為主,或是書畫,或是瓷器。根據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介紹,對于用作商品出售的手工高仿品,故宮的畫師在臨摹時通常一年也只是畫一兩幅,這樣的精仿可以賣到上萬元,而這樣的仿制品在走出故宮后其身價便成了未知數。即使不是故宮內部人士臨摹復制面是授權給其他公司仿制,故宮專家也都要嚴格把關,并且都要加蓋有“故宮博物院監制”的印章,這表明每件作品都是經過故宮博物院的專家認可與原作高度仿真,因此,當高仿品進入市場,價格才能一路走高。
深圳晚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