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源遠流長的玉器文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11-05


    一、我國玉器源流我國從原始社會開始生產玉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獨立的專業,多集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蘇州成為全國性的制玉中心。歷代王室朝廷皆設有玉器作坊,進行生產。因玉硬度較高,加工時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過程大體有選料、畫樣、鋸料、做坯、打鉆、做細、光壓、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還要增加"致殘"和"燒古"等工序。奴隸社會治玉以青銅工具為主。封建社會由青銅工具逐步變為鋼鐵工具。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當無齒鋸前后推拉或鉈、鉆旋轉接觸玉材時,放進用水調勻的石英砂,隨工具運動而琢磨成器。玉器的造型、花紋都是靠這種方法制成。所以,先秦稱琢玉,宋人稱碾玉,今稱碾琢,以示與雕刻工藝有別。我國玉器的藝術風格歷史演變如下:在我國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節玉琮,標志著治玉工藝已與石器工藝開始分離。玉器造型較為復雜,已能碾琢陰線、陽線、平凸、隱起的幾何形及動物形圖案裝飾,具有樸素稚拙的風格。商周時代的玉器以形象簡單、神態突出,多用雙勾隱起的陽線裝飾細部為其特征,并出現了俏色玉器。春秋戰國時期玉器工藝有了廣泛的發展,各諸侯國競相碾治,精益求精。秦漢玉器與精雕細刻的春秋戰國玉雕相比,在藝術風格上趨向雄渾豪放。漢玉隱起處常用細如毫發的陰線雕飾,有如古畫上的游絲描一般剛勁有力,以彌補其立體感不強的弱點。這是漢玉技法上的一個特點,對后世玉器有著深刻影響。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澤晶瑩,質地精良,技術精湛,禽獸花卉的題材和玲瓏剔透之器增多,寫實能力大為提高,開始出現世俗化的傾向,在形神兼備上達到了極高的造詣。這與當時繪畫、雕塑藝術的成熟有著密切的關系。元明清時期南北兩地玉器普遍發展,是我國玉器史上極其光輝的時代?,F存北海團城內的元代瀆山大玉海,明汪興祖墓出土的玉帶板,朱翊鈞墓出土的玉圭、玉帶鉤、玉盂、玉碗、玉壺、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這時期玉器的特點。在繼承宋代玉器特點的同時,出現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瑣的兩種互相排斥的傾向。元明玉器還受到文人書畫的影響,發展了碾琢文人詩詞和寫意山水畫的玉器,也往往鐫刻名家款識,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時期的玉器因玉材豐富、皇家提倡和社會需要,技藝成熟達到空前的高峰。另外,我國維吾爾族的碾玉工藝富有地方色彩,是中華民族玉器藝術寶藏的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會仿古思潮影響下,以"返樸"為目標,追仿"漢玉"風格而生產的各式玉器,被稱為仿古玉,這種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著自己特殊的美學價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組成部分。

      二、我國玉器文化特征與地位

      我國玉器文化源遠流長,從下列比較中可看出其特征與地位。

      1.從采玉時間上比較。

      這里有兩個可比點,即采玉時間的早晚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大約12000年以前,我國遼南原始居民就開始用蛇紋石打制砍砸器,7000年前的新樂文化出現了磨制較精的彩石石鑿,河姆渡出現了彩石玉,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羅布淖爾先民已經采用和闐玉磨制無孔石斧。在此后4000年里,我們祖先的治玉活動從未間斷過。而國外最早使用玉器的是公元前3000--2000年的西伯利亞原始文化,他們用軟玉制造工具和圓盤,但此后便銷聲匿跡,未再重現了。日本古代硬玉大珠出現于繩文時代中期(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300年),碧玉管出現于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到了古墳時代(公元300年--440年)治玉工藝便衰落以至消亡。印第安人玉器開始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900年趨于消失。關于采玉時間的早晚,雖因檢測手段不同,可能出現一定的誤差,但可以肯定我國是用玉最早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用玉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

      2.從玉質、玉色上比較。

      國外各產玉地點所出玉色澤較為單調,如日本、印第安玉器以翡翠為主,其軟玉亦呈深淺綠色,歐洲軟玉呈青、綠色,貝加爾湖附近所出玉石上帶有墨點,孔東原始文化出白色軟玉,而我國和闐玉除了青、碧、墨色之外,還有黃白等色玉,其中尤以羊脂白玉最優。日本硬玉和碧玉,毛利人碧玉,印第安瑪雅硬玉質地均缺少溫潤晶瑩之感,而我國和闐玉質地細膩縝密。因此,從玉質、玉色上比較,和闐玉亦是國外玉石所不及的。

      3.從琢玉工具上比較。

      我國琢玉用的旋轉性工具,可能始于原始社會的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后來又逐漸發展為"水凳"。日本、西伯利亞、印第安瑪雅等地又以何種工具琢玉呢?日本學者從現行攻玉法推論,認為日本古代玉器也是用旋轉性工具碾琢的,此外不見其它論證材料。在印度,19世紀玉工操作旋轉性工具的圖示流傳至今,為一老年玉工用右手推拉弓弦以帶動圓砣旋轉,左手執玉琢磨,估計操作不便,效率較低。這幅圖中的琢玉工具比《天工開物》所描繪的水凳晚了3個世紀,在其結構、傳動裝置上也遠比水凳落后。不容否認,我國古代旋轉性琢玉工具在當時是最先進、最完善的。

      4.從碾琢技藝上比較。

      我國古代玉器工藝有7000余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這方面日本、歐洲、毛利、瑪雅和阿拉伯等地的碾玉技藝都是望塵莫及的。在這里須對痕都斯坦玉--莫臥兒玉的碾琢技藝作一下具體分析。我們承認痕都斯坦琢玉技藝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并對我國晚清及現代玉器工藝產生過較大影響。乾隆對痕玉有過極高的評價,他在詩文中說"璞韞昆山,鏤傳印度","西昆率產玉,良匠出痕都",并贊其玉器"瑩薄如紙",或比作"蟬翅"。又贊其琢磨精美"葉簇見重層,刀斧渾無跡","細入毛發理,渾無斧鑿痕","精鐫本鬼工",但費解的是他竟誤認為痕玉是"水磨"而成。

      從現存的莫臥兒玉器考察,胎薄如紙者有之,但胎厚類瓷者亦不乏其例。蘇州仿"蕃作"中也有薄胎的,其中菊瓣盤薄如蟬翼,呈半透明狀態,說明蘇州玉工有能力把玉器磨得很薄。那么為什么我國古代玉器中器胎偏厚者居多?這與玉材難得,價格昂貴有關,若琢磨得過薄,一則費工,二則使玉材耗損過大,三則有損玉質美,給人以不堅實感,易與玻璃混淆,故治玉不提倡薄胎之工。

      5.從玉器功能上比較。

      我國古代玉器與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著密切聯系,前面已經介紹了它所具有的五方面社會功能。歐洲人認為,軟玉(Nephrite)掛在腰間有治愈腎病的功效。這自然是一種迷信的認識,但其原始社會的玉器工具尚有一定的實用和價值;日本人對玉和玉器的認識較歐洲人復雜,他們認為玉除了裝飾功能之外,尚有"咒術、寶器、祭祀"的功能;阿拉伯玉器大致也僅限于生活用玉和瓶盆之類;印第安瑪雅人玉器與神官司的職司、祭祀有關,此外尚有生活用玉和裝飾玉器??傊?,上述各國玉器所具有的社會功能均不及我國古代玉器所產生的具有廣泛的社會功能。

      6.從玉器造型比較。

      我國古代玉器造型相當豐富。國外古代玉器造型大致如下:日本古代玉器只限于珠、管、勾、櫛形以及抽象化的動物,少見器皿;毛利人玉器僅見神像、佩、斧;西伯利亞新石器時代也僅有斧、鑿、盤等工具和器皿,且造型也較簡單;阿拉伯玉器以器皿為主,其器型別致,獨具一格,但類型簡單;印第安瑪雅玉器造型比上述稍多,有工具、珠、管、片、人物浮雕和象生玉等,但與我國古代玉器造型相比,瑪雅玉器也顯得相當單調了。

      7、從玉器裝飾圖案上比較。

      我國古代玉器之裝飾圖案,有幾何形、動物、植物、文字以及繪畫性,綜合性等多種題材。而日本、歐洲、西伯利亞、毛利等地玉器則多呈光素狀或裝飾簡單的幾何形圖案,裝飾其它甚少。其中瑪雅和阿拉伯等地玉器的裝飾圖案,有其自己的獨特風格,如痕玉之莨苕葉飾和"西蕃蓮"與"鐵線蓮"等花紋。印第安瑪雅玉器紋飾以人物圖案為精,但與我國古代玉器圖案裝飾相比,便顯得黯然失色。我國古玉的繪畫性圖案,在世界琢玉史上獨具特色。

    來源:中國礦業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